2025年7月19日至9月17日
微小与独白
上海
概要
上海——藝術門荣幸呈现展览《微小与独白》,本次展览以“微小与独白”为核心理念,呈现迟群、松本千里、陈英、孟阳阳、倪好、倪志琪、欧劲和是小波八位艺术家的作品,展览聚焦当代艺术家在“非纪念碑性”美学探索中如何摆脱宏大叙事,以更自由地探索内心情感、直觉与技艺的平衡,在有限物理尺度内获得的无限精神自由。相较于纪念碑式巨大尺幅作品所承载的公共性、权威性与宏大叙事功能,较小尺幅创作因其物理空间的限制,反而成为艺术家卸下功利束缚、回归创作本真的场域。
法国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在《空间的诗学》中指出:“微小空间具有特殊的集中力,它能够聚集存在的能量”。这一命题,不仅揭示了空间感知的心理学机制,更构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本体论。这种“微小中的伟大”美学,超越了单纯的视觉形式,成为当代艺术实践中具有抵抗性的方法论。这一思想脉络深刻影响了福柯“异托邦”理论的生成,其理论指出那些在主流秩序裂隙中生长的异质空间,及其所具有的颠覆性潜能。而较小尺幅艺术创作,恰恰构成了这样一种兼具诗意与批判性的微观实践场域:它既是巴什拉所说的“存在的庇护所”,又是福柯意义上的“抵抗的飞地”。
这些创作如同艺术家的“私密独白”日记,一笔一划都记录着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与思想轨迹。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依赖直觉与经验,摒弃了预先设定的详细规划与反复斟酌,往往以即兴的方式完成作品,这是艺术家在长期艺术实践积累的深厚素养基础上,对当下瞬间感受的敏锐捕捉与直接呈现,形成一种“无意识书写”或“瞬间捕捉”的独特语言。这种语言不拘泥于传统的技法规范与形式框架,它以一种近乎本能的方式表达着艺术家对世界的独特认知与感悟。
迟群的艺术创作以线为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通过反复叠加、刮擦等手法,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细腻的质感,犹如一场在微观世界里的深度冥想。线条在其作品中脱离了具体事物,直接从线的本身出发去挖掘其无限性和深入性。她以独白的方式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寻找一种朴素平淡的生活精神,将创作过程视为自我探索与精神修行。此次展出的作品在先前横线竖线比较规则的形状里加入了由点而成的折线,不同层次的线在相互交叠穿插中,为画面带来流动性和生长性。不尽相同的微小结构或发光或暗淡,或凸起或缺失,就像呼吸一样,充盈在此时此刻,在似与不似之间指向了感受和形式统一的理想空间。
松本千里致力于从传统日本技法中创造新价值,她使用日本传统扎染技法“绞染”,将线捆扎成三维形式,并将其发展成各种艺术形式,如装置、表演和动态艺术。此次展出的作品中,可见其艺术实践超越了工艺传统,将织物转化为雕塑形式。艺术家将作品中的每一个“绞染”颗粒视为人形,以“个体与群体”为主题,将当代社会的复杂能量和动态融入她的作品中。松本作品的核心在于微观与宏观之间的相互作用,作品中的每一个扎染结如同一颗颗星辰最终汇聚成广阔的星系,作品仿佛具有一种不断扩展的能量,与宇宙的韵律相呼应,蕴含着万物共生的哲学。
陈英的作品在平滑、无伤的几何造型的抽象画面之下,将创造、破坏和转化的力量纳入到相互关联的画面之中,以此实现与经典的绘画技术和认知的碰撞,从而形成自身作品的时间感和游戏属性。艺术家将作品中的色彩选用现成色号,利用工业化颜料生产的丰富性,绕开艺术家的个性选择,由此避开感性而转向设计系统本身,最终的画面亦四面可观。艺术家以一种更为观念绘画的方式与观者对话,单幅作品像是被提取出的艺术残片,等待被解读、拼接或重组。画作中的每一处线条的转折、每一抹色彩的叠加,都是他对宏大叙事的一种无声抵抗。
孟阳阳的作品风格细腻且富有诗意,对油画材料的迷恋,以及对⼈类个体存在这⼀主题的兴趣,始终伴随着艺术的创作生涯,画作描绘出虚幻与现实交织的人物和场景。孟阳阳摒弃了刻意的设计与雕琢,让创作过程如同内心的自然流淌,她运用微妙怀旧的色彩和克制且节奏缓慢的笔触,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常常带有一种朦胧的美感,仿佛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其创作注重情感的表达,每一笔都带着她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世界的温柔凝视。这些作品如同她心灵的独白,在方寸之间传递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力量。
倪好的绘画通过大胆流畅的笔触以及对稀释剂的灵活应用,打破了传统架上绘画的内容形式,使作品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游弋。倪好的创作是自由的,他将作品的自主权一半交给了绘画本身,让颜料自发性地流下,就像是颜料在有意识地与艺术家进行协作。在他的创作里,色彩与线条不再是被严格规划的元素,而是如同艺术家内心涌动的思绪,以即兴的姿态在画布上交织碰撞。由虚构故事与个人经历碰撞而成的种种碎片式记忆画面,在艺术家的脑海中闪过并凝聚重叠,在静态的画布上呈现出了记忆交织的动态感,构建出充满想象力的微观宇宙,展现出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与内心独白。
倪志琪的艺术创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融合了东西方艺术传统与现代审美观念,他摒弃了宏大的叙事框架,其创作宛如一部部充满岁月沉淀的私人史书。艺术家对于材料的颜色与质地保持着极度敏感,材料的视觉冲击力与物体本身的特性在其创作中始终保持着微妙的辩证关系。此次展览的一组纸本作品,艺术家运用综合材料以拼贴、染色等手法进行创作,通过色彩与材质的多层次叠加以及层叠的肌理,将时间与记忆封存于其中。作品褪去的颜色与粗糙的边缘彰显出平实无华的气息,这些作品如同他心灵的独白,将生活中的点滴转化为具有诗意的艺术表达,在微小中蕴含着伟大的情感力量。
欧劲的艺术风格以理性与秩序感为显著特征,作品以数学逻辑形式为基础,探索艺术与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擅长以几何图形、线条和色彩构建出严谨而富有节奏感的画面。其创作宛如一场精密而富有节奏感的微观实验,艺术家在画布上一层层地涂上颜料,等其干燥后,将电脑生成好的图像输入机器进行立体切削,呈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这些基于电脑产生的图像本身已然颠覆古典文明的视觉体系,这些图像更像是机器意志的结果,它所指向的是机器的自主权,而人的控制力在逐渐退场。
是小波的艺术创作以纯化的形式描绘身处其中的自然和城市主题为基本特征,从整齐均质的郊区住宅和高速公路,到闪耀着当代光辉的摩天大楼、大型购物区、停车场、机场、度假村、候机厅,艺术家藉由捕捉、提炼、抽象形状的重复生成出新的绘画语言。画面上分布着精致放置的点和线条,在创造与消蚀、硬度与转折之间,打开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外衣下的基础结构,以此表达对社会现实、人性以及个体存在的思考。这些作品如同他灵魂的呐喊,以一种直白而热烈的方式,是他对世俗束缚的挣脱与对艺术本真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