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艺术博览会ART15
VIP预展& 开幕式: 5月20日,6–9pm
公众开放: 5月21日,11–9pm;5月22日,11–7pm ;5月23日,11–7pm
伦敦艺术博览会ART15 展位号A1
Olympia Grand, Hammersmith Road, Kensington, London W14 8UX
左至右:仇德树, 裂变-山水, 宣纸、丙烯色、画布, 2011, 199 x 180 cm,
任日, 元塑系列之二, #6-26,2014-2015, 压克力、天然蜂蜡, 40 x 40 x 40 cm.
今年藝術門第三度参展Art15。此次将呈现一系列杰出艺术家的作品,包括:Leonardo Drew, Gonkar Gyatso,Gatot Pujiarto,秦玉芬,仇德树,Ben Quilty, 任日,Carlos Rolón/Dzine ,苏东平,苏笑柏,以及朱金石。
藝術門,创办二十年有余,在中国当代艺术界享有盛誉,以其独特的背景,在国际平台上推广国内外知名艺术家作品,更致力于发掘新兴艺术家。今年,藝術門将首次在伦敦展出——中国抽象艺术家苏东平以及他的油画厚肌理“行动”创作。苏东平的画作情感丰富并极具冲突,与西方表现主义不谋而合,然而其创作却承接中国传统书画及哲学思想。其结果令人着迷,一种巧合与选择的平衡体,也达到画家追求创作自由与表现的境界。
届时,展览现场也将示出多位大师近期佳作。抽象大师朱金石是七十年代追求艺术现代化和人性自由的“在野文艺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也曾参加《星星画展》”。画展上,朱金石将展示他近期的巨幅油画。此次创作立体生动,画布上厚厚的颜料堆积,仿佛下一秒要像水珠般滴落。另一方面,师承德国艺术家Gerhard Richter的苏笑柏也在此次展出以大漆为媒介的当代绘画。系列中的转变,体现出他在留洋学习后,对中国传统写意的新突破,对绘画基本架构提出的疑问与重组——远离具象,而更加注重色彩、形状和外观等特点。著名当代新水墨画家仇德树与其“裂变”也是参展一员。仇德树自80年代起投身研发自身新水墨“裂变”手法,以一种边构画、边撕裂、边整合的一气呵成的绘画方法,将宣纸的材质完美的表现,更检视充满冲突与底蕴的中国新山水。
2015年三月,藝術門位于香港第二家艺术空间开幕。此空间未来主力发展新晋艺术家,而首档合作的便是北京艺术家任日。任日把自己看做一位画家也是一位养蜂人,透过独特的养蜂技巧,他创造出一件件独特蜂巢雕塑,以艺术影射自然法则与人为外力的不可抗与探讨。此次2015伦敦艺术博览会上,宾客们也将有机会在展位上近距离观赏任日的作品。
藝術門一直视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己任,本次伦敦展览艺术家的选择上,更是横跨全球多个国度。其中一大亮点便是澳大利亚艺术家Ben Quilty的12横屏大型风景画创作“绿茵仙子瀑布的罗夏克”。创作时,Quilty将画好的画布按压在干净画布上,叠造出厚重颜料的的几何单色印花效果。Quilty的罗夏克绘画包含强烈的具象元素,并且通过这种颠覆性的幽默,在美丽的澳洲瀑布之下,呼应其见证过的黑暗殖民时期。另一位展览国际参与者则是西藏籍当代艺术家Gonkar Gyatso。Gyatso在作品中,不时对比记忆中朴实的西藏生活和现今快节奏的全球流行传媒,以此探讨东西方人文差异,用一种轻松幽默的手法引领大众去反思自身与社会的定义。
“透过在Art15 London的展览,藝術門希望艺术家的作品们可以为更多更广的观众所知。“
—林明珠,藝術門畫廊创办人
Leonardo Drew 简介
Leonardo Drew 于1961年出生于佛罗里达州塔拉哈西市, 之后成长于康涅狄格州布里奇波特市的一个公住房小区。虽然他常常在作品中运用到现成材料,比如树根,他也擅长手工制作物件,比如他会在工作室中运用化学反应让金属生锈。他之后求学于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 并于1985年在纽约库伯高等艺术联合学院取得美术学士学位。Drew在国际间拿过许多奖项,其中包括:Joyce Alexander Wein艺术家奖(2011),亚洲文化学会奖(1997),Joan Mitchell基金会奖(1994),及中大西洋艺术基金会奖(1993)。Drew也曾经参加艺术家驻村计划,入驻Artpace 高端艺术品平台(1995)哈林工作室(1991),佛蒙特州学院工作室(1990),及美国司考希根工作室(1998)。近期展览包括:SCAD艺术博物馆(2013),DeCordova雕塑博物馆及公园(2011),Artpace高端艺术品平台(2010),华盛顿Hirshhorn雕塑博物馆及公园(2000),卡尼吉国际(1995),及MCA圣地亚哥(1995)。
Gonkar Gyatso 简介
Gonkar Gyatso是出生于西藏的英籍艺术家。他于1961年出生于拉萨,在90年代末到英国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学习,获得艺术硕士学位。Gyatso曾在北京学习过中国水墨画,并取得了艺术学士学位;在达兰萨拉 (Dharamsala) 学习了唐卡(一种西藏传统卷轴画)。他是致力于展出西藏艺术的当代画廊 “伦敦甜茶馆 (Sweet Tea House)” 的创始人,并在这里从2003年工作至2010年。 2003年,贡嘎嘉措获得Leverhelm奖学金,并成为了牛津大学Pitt Rivers Museum的常驻艺术家。他的作品曾在世界知名的画廊和博物馆展出过,包括: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新西兰城市画廊 (The City Gallery),澳大利亚现代艺术学院 (The Institute of Modern Art),纽约鲁宾艺术博物馆 (Rubin Museum of Art),北京国家美术馆,苏格兰格拉斯哥当代艺术馆,伦敦科陶德艺术学院,瑞士Burger Collection,荷兰鹿特丹博物馆,以及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此外他还参加了第五十三届威尼斯双年展,位于布里斯班的第六届亚太三年站,和第十七届悉尼双年展。他的作品不仅多次在国内外展出,也同样被公共场馆与私人予以收藏。
Gatot Pujiarto 简介
Gatot Pujiarto, 1970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的玛琅市。 1995年毕业于玛琅教师教育培训中心的美术设计研究院。现居住生活于玛琅。他的作品大多探索反常、怪异、悲剧的艺术色彩。 艺术家声称他的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发生在生活中的不寻常的事件与状况, 包括他周遭的朋友、电视节目、新闻等地方获得的故事与信息。Pujiarto的作品理念是想要激发观众们重新解释看待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故事, 将其看作是一种新的现实, 去享受它并且仔细感受由生活引起的种种情绪。 艺术家将不同的材质和他所制作的布料块通过拼贴、重叠、撕扯和并置等方式创造出他作品中的视觉感官体验。艺术家在整个印度尼西亚地区常常频繁地展出他的作品, 最近的参加的几次展览分别有: 《叫喊-印度尼西亚当代艺术展》 (2014), 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 《Jatim艺术现在》 (2012), 印度尼西亚国家画廊, 印度尼西亚。
秦玉芬 简介
秦玉芬早在1990年代即以其装置作品享誉国际,这一时期她的作品经常出现于国际重要的美术馆及艺术机构。1994年在斯图加特国家美术馆展示的大型声响装置 “玉堂春” 尤被视为超诗意的作品典范。作为中国声响装置的创始者,秦玉芬把京剧、古典器乐、生活中的、自然环境的录音做为元素,应用数码技术进行分解、变异、由此构成多声道的数码声响,数码声响通过与晾衣架、中山装、竹子、丝绸、宣纸、扬声器、电线等不同材料的组合,形成视觉与听觉的空间装置艺术。 在1980年初,秦玉芬借助中国传统的书法、写意绘画创作出极简风格的抽象水墨作品,近年则在大尺幅的宣纸画面上,以大笔触、流动色彩、浸润痕迹的语言,形成超出传统美学的彩、墨、药绘画,为今天的新水墨艺术提供了更为开放的领域。
秦玉芬参加的重要展览(摘选):2015年《忘言-意派系列展》香港艺术门画廊;2011年《名非名,形非形-中国当代抽象艺术》上海艺术门画廊;2008年《北京008》北京今日美术馆;2006年《接触区域》第十五届悉尼双年展;2002年《前瞻2》德国柏林汉堡火车站当代艺术博物馆;2001年《视觉声响》美国匹兹堡床垫工厂当代艺术博物馆;1998年《探音棰》德国卡塞尔Fridricianum博物馆;1995年《身体的语言》德国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柏林古典博物馆,意大利都灵市Rivoli当代艺术博物馆;1995年《定向》土耳其第四届依斯坦布尔双年展;1986年《秦玉芬1984-1986抽象水墨个展》德国海德堡市艺术协会。
仇德树 简介
1948年生于上海, 自小酷爱绘画并接受了传统中国画教育。 1985-1986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到访美国波士顿塔苻茨大学。70年代末, 仇德树开始进行水墨实验, 1979年与志同道合的画友共同组织了“草草画社”, 提倡“独立精神、独特技法、独创风格”。他这一时期的作品, 虽然在画面构成上可见西方现代观念的影响, 但皆取材自中国传统的图像资源。80年代中期成为中国最早的职业艺术家, 现在工作和生活于中国上海。他的作品在中国各地, 香港、台湾等地区,以及欧美各国举办个展及联展。作品广泛被中国美术馆,英国牛津大学美术馆,台湾台中省立美术馆,美国杜森亚利桑那大学美术馆,美国旧金山亚太美术馆,韩国亚州美术馆,德国汉堡市政厅,台湾震旦集团,美国纽约Goedhuis画廊,瑞士日内瓦Origo家族基金会,澳大利亚努萨艺术中心及私人收藏。
Ben Quilty 简介
Ben Quilty于1973年出生在澳大利亚悉尼。1994年, Ben Quilty在悉尼艺术学院完成了他的视觉艺术学士学位, 主修绘画。他之后又于1996年完成了莫纳什大学原住民文化与历史的课程,并于2001年在西悉尼大学完成了视觉传达学士学位。Ben Quilty在悉尼东北部的郊区长大,他的青年时代是一个典型的自我毁灭性的澳大利亚男性形象:毒品、酒精、玩世不恭。他虽然自愿参与这些风险性大又具有毁灭性的行为, 但同时也对这些行为抱有质疑。正是这段历史背景赋予了他艺术创作的灵感。在他的大部分作品里, 他塑造了骷髅、蛇和怪诞的连体双胞胎之类的形象, 创造出一种黑暗又神秘的风格。Ben Quilty的作品已被广泛认可。自从他画有Holden Torana车型的作品于2002年被一售而空后,他的作品在许多展览和艺术博览会出现。部分作品已成为新南威尔士艺术馆和当代美术馆的固定收藏。Ben Quilty曾以绘画作品《Jimmy Barnes, There but for the Grace of God Go I, No.2》赢得2009年的Doug Moran国家肖像奖。同年, Ben Quilty以同部作品入围了Archibald奖。 两年后,他以Margaret Olley的画像赢得了Archibald奖。 2014年, 他以《Smashed Rorschach》赢得了首届新加坡Prudential Eye当代亚洲艺术奖。
任日 简介
1984 年出生于中国哈尔滨,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并获得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赫尔岑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 任日的作品运用了蜂蜡这一独特媒介,风格极易辨认。 尽管采用的材料不同寻常、难以掌控,他对蜜蜂心理学的了解和自然的亲近让他得以与蜜蜂合作,从而创作出让人惊艳的雕塑作品。任日最受欢迎的系列作品「元塑」,得益于他同时作为艺术家和养蜂人与蜜蜂之间的亲密关系。 他从2006 年开始养蜜蜂,几年之后开始创作完全以蜂蜡为材料的作品。 「元」即「元素」,意味着「对生命本质形式的理解」,艺术家认为他的雕塑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和谐、解构、重塑和干预,在此过程中也可能产生无法预期的、变化的和令人惊奇的结果。 他的首个系列作品《元塑系列之一:几何学的起源》(2007), 包括多件蜂蜡制成的地图。 在《元塑系列之二》中,他利用蜜蜂的心理完成了惊异的几何雕塑。 蜂王被置于盒子的中央,工蜂便开始围绕它筑巢。上帝七日创造世界, 任日每隔一个星期就以掷色子的方式决定放置盒子的位置和方向, 蜂蜡雕塑的形状也因此而改变。《元塑系列之三》则是探讨人类与蜜蜂关系的行为艺术表演,他把自己看作一个平面,将蜜蜂按压在脸上、被蜜蜂不停地蜇咬。这位年轻艺术家曾在世界各地参加过多次展览,包括《融·汇》(2014),天仁合艺美术馆,中国杭州; Fame Di Terra (2012) ,意大利 米兰;第六届LAGUNA Exhibition (2012),意大利威尼斯;《新锐艺术突围展》(2007), 798 艺术区零工厂,中国北京。
Carlos Rolón/Dzine 简介
Carlos Rolón别名DZINE, 1970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斯州芝加哥市。 他就读于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主修绘画。罗得海当代艺术中心, 波多黎各美术馆, 圣路易斯CAM当代艺术博物馆 。 他的作品还曾参与世界大型美术馆群展,如:芝加哥当代美术馆,德国Marta Herford美术馆,荷兰Het Domein美术馆,圣地亚哥当代美术馆,纽约拉丁裔博物馆,西班牙CAAM当代美术馆。 2007年Rolón代表乌克兰参展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 他的绘画和雕塑作品曾荣获Joan Mitchell基金奖。 Rolón的作品在以下美术馆收藏: 迈阿密巴斯美术馆;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芝加哥公共艺术收藏;纽约拉丁裔博物馆;波多黎各美术馆;荷兰Het Domein美术馆;圣地亚哥当代美术馆;美国堪萨斯Nerman当代艺术馆;乌克兰基辅Pinchuk艺术中心等。
苏东平 简介
苏东平1958年出生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他于1983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之后执教绘画及艺术史达二十余年,成长阶段对传统美术教育模式地反叛与悖离,开启了之后苏东平“孤注一掷”的抽象绘画历程。苏东平的艺术启蒙教育来自于其热爱书法的父亲,书法中所承袭的“不描”态度潜移默化地根植在他之后的绘画学习和艺术创作过程中,“不描”在书法中指的是不刻板地遵照规范与法度,让意念在笔下自然而果断地流淌。书法是苏东平的绘画语言,他将书法的法度与精神传承于抽象绘画的实践中,恰恰是脑袋里面最不经意的偶然和瞬间判断才是绘画最高的境界,才是“不描”的真正理想状态。
传统教育,家庭,社会环境的限制激发着苏东平内心抑制已久的冲动与渴望。作品画面浸透着强烈的情绪张力,厚重的油彩通过日复一日的涂抹修改,将艺术家的生命体验注入层层堆叠的画面中,此生命体验是自我当下此在的发现,超越当下与他时,也即瞬间和永恒的时间相对性,超越此在与他在的空间性分别,情感宣泄进入一种不受时空关系制约的纯粹体验中。苏东平最近参加的展览有:《法度瞬间─苏东平抽象绘画》,中间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4) 。
苏笑柏 简介
1949年苏笑柏出生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与1969年毕业于武汉工艺美术学校。1986年苏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学习。1987年,苏获得了德国文化艺术奖学金,前往德国杜多尔国立艺术学院进行研究生实习。移居德国之前,苏笑柏的作品倾向于社会现实主义的风格,亲临西方前卫艺术的经历改变了他的观念。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的作品逐渐远离巨象,2003年回到中国后,则明显地更加注重色彩、形状和外观表面等至关重要的特点。祛除了可辨的主题和图像,苏笑柏引人入胜且壮观的作品在运用西方抽象艺术语言的同时,还蕴含着中国的哲学传统。苏笑柏选择以深植中国历史的大漆为创作媒介,发展出感性、严谨而不落弃臼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既预约又神秘,细微的画面极富立体感,或是精致的壳形,或是饱满的曲线形,他们凭自身立于世界,有着自己的历程、个性独立而存在。不事于描绘其他物体,他的艺术关切的是“存在”本身。作品的核心在于以视觉语言和艺术语境的哲学,又关以普遍的人的生存。苏笑柏近期个展包括,《大境》(2013),国立台湾美术馆,《苏笑柏》(2013),艺术门,香港;《苏笑柏》(2011),其他画廊,上海;《苏笑柏个展》(2010),Raketenstation Hombroich,德国以及 《色彩王朝》(2009),兰根美术馆,德国。苏的作品在北京、上海、台北、新加坡、柏林、杜塞尔多夫和莫斯科的画廊及美术馆曾进行广泛的展出。
朱金石 简介
1954年生于北京,1980年代中期移居德国,现工作居住于北京。1970年代末期,朱金石开始进行抽象绘画创作,并曾参加《星星画展》,这是中国自文化大革命之后第一个前卫艺术展览。朱金石多次参加国内外的重要展览,诸如《朱金石:简易》(2014),藝術門,新加坡;《厚绘画:Jean Fautrier,Franz West,朱金石》(2014),Luxembourg & Dayan画廊,美国纽约;《厚绘画》(2013) ,藝術門,中国 香港;《权力与江山》(2008),阿拉里奥画廊,中国北京;《定向:第四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1995),土尔其伊斯坦布尔;《方阵》(1990),DAAD 画廊,德国柏林;《第一届星星画展》(1979),北京北海公园画舫斋,中国北京。他的作品见藏于众多国际公共机构及私人收藏。
藝術門
藝術門由林明珠创立。藝術門是推动亚洲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超过二十年推广亚洲与西方的当代艺术和设计,藝術門业已成为最领先和最有成就、并在中国之外设立画廊的当代艺术画廊。藝術門在中国及亚洲艺术走向国际化舞台中扮演关键角色,致力推广重新审视各个区域当代艺术哲学与理念的艺术家。藝術門透过香港、上海和新加坡的艺术空间,与著名策展人合作举办展览,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呈现艺术家个展、特别艺术项目和装置,以及高水平的艺术家群展。基于中国文人艺术的理念—艺术无等级之分,藝術門致力于打破不同藝術門类的界限,以独特的画廊模式鼓励跨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
藝術門尤其注重推动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发展。重要艺术家朱金石和苏笑柏将中国特有的情怀融入国际化的视觉语言,他们的作品在国际上广泛地展出,并位列世界众多重要的私人和公共收藏。
藝術門同时在亚洲展出著名国际艺术家的作品,包括Jenny Holzer、Jim Lambie和Yinka Shonibare MBE (RA),让更多的亚洲观众了解他们的作品。藝術門鼓励国际艺术家创作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作品,合作创作令人深思的、切入文化的作品。
媒体垂询
Rosanna Cator / Sutton PR Asia
rosanna@suttonprasia.com / +852 2528 0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