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 CIGE

VIP预展:10月8日,下午5至10时

开幕:10月8日,下午6至9时

公众参观: 2015年10月9日至10月10日上午10时至下午7时;

10月11日上午10时至下午5时

2015 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 CIGE 展位 A15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3号和4号展厅

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天辰东路7号

 

Screen Shot 2015-09-30 at 20.04.16

 

藝術門参展展位为A15,此次携带16件作品(多媒材创作及雕塑),而艺术家是10位来自不同年龄层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这十位艺术家有李天兵,潘剑,秦玉芬,仇德树,任日,沈忱,苏东平,张健君,周洋明,及朱金石,其中多为中国抽象艺术家。

近年来,中国抽象艺术在中西方颇受关注,而藝術門致力推广此艺术形态多年。东方抽象其源始于文人传统,受书法笔触影响,其思想为中国哲学思想——佛学、儒学、及道学所熏陶,从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自我修为的提升。

此次参展多数艺术家有着旅居海外的经历,并也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金石及秦玉芬数十年间居于德国,在2010年搬返北京前,也曾有多年两地频繁往来。他们的创作中不乏东西方文化影响,却又在朱金石引用Michel Foucault当代评论思想时,超越文化思想隔阂。

现居北京的朱金石此次展出2件2011年作品《后背山》及《乌山》,2件作品同样展示出了厚绘画肌理,同时黑与白的对比亦是以“无”对“有”、“暗”对“明”。 厚机理的绘画运用的厚层油画颜料需要长时间凝固,也往往在过程中受地心引力影响而改变形态。也因此艺术家在挑战油画颜料的变化性和短暂性,同时,也透过极具冲击的雕塑性肌理刻画出心中情怀。而创作后,艺术家也习惯在画布背后描述创作时的心理状态。朱金石于中间美术馆个展《颜料的演绎:朱金石》将于2015年11月14日开幕,展期持续三个月至1月底。

秦玉芬在画布上反复铺撒上墨汁与矿物颜料,以此创造出不定性的、拟敦煌壁画的视觉图腾。其绘画形有自然之态,韵有古今文化交错之美,娓娓道来,如《追忆似水年华 东3》中所绘。

画廊同时也将展出两件上海艺术家仇德树作品,选自其2009年至2014年间所创作《裂变》系列。以传统中国绘画为基础,仇德树自创“裂变艺术”。裂变艺术,这是一种边构画、边撕裂、边整合,边装裱的一气呵成的绘画方法,通过在宣纸上撕、磨、擦、雕等技法,使宣纸的材质获得了美妙的展现。从构图形式上创造了一种天然成趣、变化自由的绘画线条—裂纹。从色彩上改变了上色的次序,所有的色彩都作为底色,事先准备好并通过对上层宣纸的撕裂、雕磨完成。这种裂变艺术彻底打破了“笔墨是中国画生命”的传统,改变宣纸的被动性和辅助地位,使它的白晰、细腻、柔韧、半透明、渗水性等特质成为展现艺术魅力的一种方式

在抽象艺术范畴之外,画廊也荣幸呈现具象油画李天兵《孤猴》#1,#3,及#5。李天兵强烈的线条刻画出后现代主义社会中的冷漠。

除了绘画作品,此次参展的三件雕塑均来自北京艺术家任日的《元素系列II》。任日主张自己的雕塑真实反映人与自然间的互动,有和谐、破坏、重塑、及介入影响等多样一体面貌。他利用蜜蜂的心理完成了惊异的几何雕塑。蜂王被置于盒子中央,工蜂便开始围绕他筑巢,而任日每七日便以掷色子的方式决定放置盒子的位置和方向,蜂蜡雕塑的形状也因此而改变。今年度,任日荣获Kaissering当代艺术大赏青年奖,也受邀在德国Mönchehaus美术馆举行个展。

关于李天兵

李天兵,1974 年出生于中国桂林,他在 22 岁时到巴黎的美术学院学习。在这里,他开始接触到丰富的视觉和文化资源,还有正统的历史。被这种多样性环绕,他很快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语言并以此来表达他自己的文化渊源。他最近的个展包括Stephen Friedman 画廊,英国 伦敦(2012);《假戏真“作”》,对比窗艺廊,香港艺术中心,中国 香港(2011);《童年幻象》,对比窗艺廊(现于藝術門),中国 上海(2010); L&M Arts画廊,美国 纽约。

关于潘剑

潘剑1975年出生于中国山东省。在200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並留校任教,现工作生活于北京西安。潘剑在搬到北京繁华大都市之前是在大自然之中長大。在潘剑的绘画中,让人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位充满诗情和才思的艺术家,他受启于“美景之美,在其忧伤!”的诗句,美并不是被看作是孤立的和单一的,而是被看作是相对的、多样的和对立统一的,他正是在这一辩证哲理的诗句中感悟到美是由凄美所致,是由伤感所致,是由忧郁所致。于是,他把这种诗情转入到对色调的控制和画面的设定。经过画家过滤的与人的心理有距离的物象——充满寂静、忧郁、诗意、伤感、不安、凄美的气息。在这个意义上,潘剑的绘画显然是对当代人复杂心理的透视和解析。他的個展包括《光的陰影》贊善裏10號畫廊,中國 香港(2015);《陌生化圖像》今日美術館,中國 北京(2010)。

关于秦玉芬

秦玉芬,1954 年生于山东,上世纪70 年代末期进行抽象绘画的创作,80 年代中期移居德国,并受西方绘画所影响。她的作品由這時期開始便采用西方和中国传统水墨画技巧,同时亦描绘了對东方美学所追求安宁和体现坐禅冥想。秦玉芬多次在北京、东京、柏林等地举办过个展。她曾参加过的重要展览包括:《忘言-意派系列展》,藝術門,香港(2015);《德国:艺术之域》,歌德学院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 北京(2014);《线的艺术》,藝術門,新加坡(2014)。

关于仇德树

仇德树,1948年年生于上海。70年代末仇德树开始进行水墨实验,1979年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组织了“草草画社”,提倡“独立精神、独特技法、独创风格”。从1982年起,一个偶然的机会,旧石板上的裂痕启悟了仇德树,从此开始“裂变”这一主题的创作,并在以后的二十年中反复的研究其技法和深化其主题。事先准备好鲜艳色彩的宣纸作为基层,这些基层常会留有“裂痕”因而创建了一个新的图案领域,艺术家认为这是生命旅程的象征。仇德树的作品被永久收藏于中国(北京)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和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关于任日

1984年出生于中国哈尔滨,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并获得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赫尔岑师范大学硕士学位,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任日的作品运用了蜂蜡这一独特媒介,风格极易辨认。尽管采用的材料不同寻常、难以掌控,他对蜜蜂心理学的了解和自然的亲近让他得以与蜜蜂合作,从而创作出让人惊艳的雕塑作品。任日最受欢迎的系列作品《元塑》,得益于他同时作为艺术家和养蜂人与蜜蜂之间的亲密关系。「元」即「元素」,意味著:「对生命本质形式的理解」。

关于沈忱

1955年出生于中国上海,沈忱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1988年沈忱获奖学金赞助前往缅因州Skowhegan绘画学院学习。1991年,他获取波士顿大学MFA学位。沈忱现工作并居于纽约市。沈忱创作风格融合多样色系,表现出超越时间的抽象意识。他的作品既展现出材质间的差异性,同时亦体现感情间微妙的变化。

沈忱的作品在美国与国际间皆有展览。近期个展包括《沈忱——绘画作品》 (2014),德国Essen Frank Schlag画廊以及《线条之间——沈忱绘画作品》(2013)荷兰阿姆斯特丹Canvas 国际艺术画廊。

关于苏东平

苏东平1958年出生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他于1983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之后执教绘画及艺术史达二十余年。传统教育、家庭、社会环境的限制激发着苏东平内心抑制已久的冲动与渴望。作品画面浸透着强烈的情绪张力,厚重的油彩通过日复一日的涂抹修改,将艺术家的生命体验注入层层堆叠的画面中,此生命体验是自我当下此在的发现,超越当下与他时,也即瞬间和永恒的时间相对性,超越此在与他在的空间性分别,情感宣泄进入一种不受时空关系制约的纯粹体验中。

关于张健君

1971年出生于中国泰州,张健君是中国 最有特色的抽象艺术家之一。张健君居于北京已二十年有余。1996年在北京学习时,张建军便加入徐悲鸿画室,增进绘画基本功。售后,他迁至宋庄艺术村庄并在此策划多项展览。周洋明的作品多为点、线构图,强调单一时刻。 周洋明透过手法及构图,在线条的叠加之中,创造出色彩缤纷的画面。周洋明在国内外、美洲及欧洲皆有参加个展及群展。

关于朱金石

在结束德国的移居生活以及柏林TU大学建筑系任教后,朱金石(1954年生于中国北京)回到北京工作和居住。1970年代末期,朱金石开始进行抽象绘画创作,并参加「星星美展」文革后第一个先锋派艺术展览。朱金石曾经多次参与各种群展和主办个展:《中华廿八人》(2013–2014),鲁贝尔家族收藏,美国 迈阿密;《朱金石:厚绘画》,藝術門,中国 香港;《朱金石》(2012),Blum & Poe画廊,美国 洛杉矶;《中国抽象艺术,80年代至今:忆原》(2012),藝術門,中国 香港。

关于藝術門画廊

藝術門由林明珠女士创立,是推动亚洲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二十余年持续推介亚洲和西方的当代艺术和设计,藝術門已成为在中国之外设立分支画廊的中国最顶尖、最成熟的当代艺术画廊之一,在中国及亚洲当代艺术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致力于推广重新审视传统哲学与理念的当代艺术家。透过香港、上海和新加坡的艺术空间,藝術門邀请著名策展人策划展览,以艺术家个展、特别艺术项目,以及艺术家主题群展的方式,展呈不同空间既相互关联又具有地域特点的展览计划。鉴于中国文人艺术兼容的理念,藝術門着重打破不同藝術种类之间的界限,以独特的画廊模式鼓励跨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

藝術門尤其注重推动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发展。重要艺术家朱金石和苏笑柏将中国特有的情怀融入国际化视觉语言,他们的作品在国际上广泛地展出,并位列世界众多重要的私人和公共收藏。藝術門亦在亚洲展出国际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包括 Jenny Holzer 和 Yinka Shonibare MBE (RA)等,让更多的亚洲观者了解他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