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14 伦敦艺博会

展览日期
2014年2月28日-2014年3月2日/A2展位
传媒预览和开幕酒会:2月27日(星期四),下午2时至9时
开放时间:2月28日(星期五),上午11时至下午7时

3月1日(星期六),上午11时至下午7时

3月2日(星期日),上午11时至下午5时

 

 

艺术门将参展Art14 London

呈献崔正化、Jenny Holzer、李华生、李晓静、Yinka Shonibare MBE (RA) 、苏笑柏、孙钧钧、 周英华和朱金石的作品

 

Rose Garden I 玫瑰花园一, 2013, Mixed Media, household paint with precious metals & trash 综合材料, 普通颜料,贵金属,垃圾, 244 x 183 cm (96 x 72 in.)

周英华,玫瑰花园 I,2013,混合媒介:普通颜料,贵金属及垃圾,244 x 183 cm (96 x 72 in.)

Yellow Yulan Magnolia Spread on the Floor

朱金石,舖地的黄玉兰,2013,布面油画,180 x 160 cm (70 9/10 x 63 in.)

_MG_0533.CR2

Jenny Holzer,《Pearl的常理和生存》,2013,水平LED电子显示屏,24 x 173 x 6 cm (9 2/3 x 68 1/10 x 2 2/5 in.)

 

展馆地址:伦敦 Olympia Grand,Hammersmith Road,Kensington, W14 8U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廊再次回归伦敦参展第二届的艺术博览会,将呈现多位著名艺术家的一系列重要和最新作品,包括崔正化(首尔)、Jenny Holzer(美国)、李华生(四川)、李晓静(北京)、苏笑柏(上海)、孙钧钧(北京)、周英华(洛杉矶)、朱金石(北京)和 Yinka Shonibare MBE (RA) (英国)。

艺术门在二十多年间一直致力推广中国当代艺术,不断为年轻新秀及已成名的艺术家提供展示其作品的国际化平台。与此宗旨相契合,画廊将于今年在博览会上强势呈现亚洲当代艺术。

中国抽象艺术大师朱金石曾积极参加地下文艺活动,并且是著名的开创性前卫艺术家群体“星星画会”的成员,艺术家艾未未和马德生亦是其中主要人物。朱金石将于此次博览会展出一列大尺幅、布满厚重颜料的绘画作品,其颜料之厚看起来像悬挂在画布上,仿佛随时会滴洒和脱落一样。继去年艺术门在Art13 London以特别项目呈现他的装置作品,朱金石在全世界参加了多个重要展览,包括现在正在迈阿密举办的鲁贝尔家族收藏(Rubell Family Collection)展览《中华廿八人》。

博览会重点呈现的作品包括著名中国艺术家苏笑柏的三幅以大漆为媒介的作品,他在德国学习和生活期间受到Gerhard Richter的影响,继而摆脱了习得的传统写实绘画技巧,转向对绘画结构和语言本身的追求和寻问。2014年对他来说将是另一个重要的一年,艺术门将在今年5月于香港画廊举办苏笑柏的个展并出版画册,该个展由英国著名策展人Paul Moorhouse策划。同时展出的还包括年轻艺术家孙钧钧色彩饱满、充满活力的抽象绘画作品,其作品受到中国汉字的特点以及正负空间关係的影响。

艺术门将展出与韩国艺术家崔正化合作的首个项目-以现成LED灯、塑胶碗和钢铁为材料创作的全新场地特定灯光装置作品。崔正化以色彩多样的装置作品而闻名,其材料常常在韩国的街边市场中搜集而来,他曾在威尼斯双年展韩国馆及伦敦的Hayward画廊展出,亦曾在世界各地众多美术馆举办个展。

美国艺术家Jenny Holzer首次以中文文字为媒介创作的、突破性的LED灯光装置新作将首次亮相英国,此作品曾在去年9月香港艺术门举办的Jenny Holzer首个香港个展《光流》上展出。Jenny Holzer是当今最著名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她以创作大型灯光投射文字的公共作品而闻名。其作品受到文学、社会和政治的影响,探索透明度、性、道德和权力等观念。

世界著名中餐馆MR CHOW的创办人周英华的最新作品也将亮相此次博览会。这是周英华相隔50年后再次在英国展出他的作品,其大型布面综合媒介作品运用了各种稀有和日常材料,包括纸币、金箔、液态银、垃圾、蛋黄和橡胶手套等。

周英华的作品反映了不同文化传统对他的影响,以及他作为战后一代的成长经历。他的作品同时也借鉴了抽象表现主义、色域绘画及其形式的一致性,以及中国山水画的笔墨和书法传统。周英华目前正于艺术门香港画廊举办其最新个展《画家的祕诀》。

在此次博览会上,艺术门亦将与伦敦Stephen Friedman画廊在Art14特别项目空间联合展示尼日利亚裔英国艺术家Yinka Shonibare MBE (RA)的两件装置作品。

作品《Cannonball Heaven》是由Shonibare受第四基柱委托创作时进行的一项研究发展而来,这件委托创作的作品《Nelson’s Ship in a Bottle》是以特拉法加尔战役著名的海军上将旗舰皇家海军“胜利号”为原型,并按照1:30的比例微缩创作而成。在参观这艘战舰时,艺术家对船上的大炮尤为感兴趣-这些大炮无疑对英国舰队所向披靡的地位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随后,艺术家仿制了其中一个大炮作为他作品的关注点。博览会展出的装置作品中两个身穿华丽制服、正在发射炮弹的人物形象反映的即是那一时期的海军军官。服装作为地位的一种显示,在建立和维护社会等级秩序中具有关键的作用;这一点在在诸如军队的等级化关係网络中更为明显。此类指涉权力结构的视觉隐喻深深吸引Shonibare,他巧妙利用我们惯常的期待挑战既定的秩序。

《Dreaming Rich Painting》是2013年Shonibare为他在香港艺术门的个展《梦想变富》创作的作品,展览展出的一系列新作品表达了他对香港现代社会劳工、权力和财富相互关係的看法,并延续他对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探索。

此次博览会上艺术门带来多位世界重要艺术家的精选作品,体现了画廊一贯致力于东西方跨文化对话与交流的使命。

艺术门创办人林明珠女士对此谈到:“继去年在首届Art13 London获得空前成功后,我很高兴能再次在伦敦展出世界各地艺术家的精选新作。我们一直在为艺术家寻求新的市场,让更多的人得以关注他们的作品,而参展Art14正扩大了艺术门的网络。”

崔正化

崔正化(生于1961年)既是艺术家,也是建筑、家具和室内陈列设计师。作为最知名和最活跃的韩国当代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曾在众多双年展中展出,包括2004年利物浦双年展、2005年威尼斯双年展和2006年新加坡双年展,并于2006和2007年分别在伦敦Asia House和Wolverhampton展出。

崔正化的作品强烈的设计元素和色彩在初看之下像是普普艺术;然而他的作品包含了对表象之下所隐藏的内在价值的探索和发现。其作品视觉审美的内在辩证关係挑战和质问著我们──作为观者,我们或许对当代艺术的其他形式太易满足。

崔正化运用最为普通的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他在梳打水瓶、购物袋和99美分商店的彩色塑胶盘子中获得灵感。受到既和谐又混乱的都市环境啓发,这位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通过在建筑外部创作装置作品来减弱美术馆体系的等级性。他曾用1000扇废弃的门创作10层楼高的装置作品,用200万件垃圾做成花环装饰首尔奥林匹克体育馆──将建筑的外观转变成一件闪闪发光的珠宝。在其他的作品中,他通过使用垃圾食物和塑胶花朵来探索人造物与永恆的观念。他拒绝将他的作品分类,留给观者以个人的角度定义和阐释作品的空间,正如他的一句格言所说:“我的艺术即你心所感。”

Jenny Holzer

三十多年以来,Jenny Holzer在众多公共空间和国际展览中展示了她煽动性的理念、观点和忧伤的情感,其中包括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七号大楼、德国国会大厦、威尼斯双年展、纽约和毕尔巴鄂·古根汉博物馆以及美国惠特尼美术馆。

她将文字作为创作媒介,这些文字往往被呈现在T恤、牌匾或LED显示屏上,公共尺度对于她作品信息的传达不可或缺。从1970年代末纽约市的街头海报,到最近在景观和建筑上的灯光投射装置,Jenny Holzer的艺术实践将无知和暴力与幽默、善良和道德勇气对立和并置起来。

Holzer于1990年获得威尼斯双年展Leone d’Oro奖,1996年被世界经济论坛授予水晶奖。她拥有俄亥俄大学、威廉姆斯学院、罗兰岛设计学院、新学院以及史密斯学院的荣誉学位。她于2011年获得 Barnard Medal of Distinction奖。Holzer生活和工作在纽约。

李华生

1944年生于四川省宜宾市,李华生早期的水墨创作主要是承袭传统文人画,师承成都著名画家陈子庄,追求笔墨意趣。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的水墨受西方现代绘画的影响,开始追求更为主观性的表现。

他的创作方法近似于禅宗的参禅,画笔就是自我心灵的写照。他的个展包括:《中国当代艺术的十个个案—世博展—笔触·李华生画集》(2010),800艺术区,中国上海;《李华生—新文人画》(2006),艺倡画廊,中国香港;《个展》(1998),美国三藩市中华文化中心,美国三藩市;艺倡画廊,中国香港。他曾在北京、上海、成都、深圳、纽约、新加坡和台北举办过展览。

李晓静

李晓静(1981年生于山东),她于四川美术学院获得版画学士学位、油画硕士学位。2012年5月,她参加了艺术门香港画廊的开幕展览《中国抽象艺术,80年代至今:忆原》。其他群展包括《+关注》(2011),上海当代美术馆,中国上海;《意派——世纪思维》(2009),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她的作品曾在中国重庆、印尼雅加达等地的美术馆及画廊展出。她现在生活和工作于中国北京。

苏笑柏

1949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84年苏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学习。1987年,苏获得奖学金前往德国杜多尔多夫国立艺术学院进行研究生学习。1992年,苏旅德国。苏笑柏近期的个展包括:《大境》(2013),国立台湾美术馆,台湾;《苏笑柏》(2013),艺术门,香港;《苏笑柏》(2011),其他画廊,上海;《苏笑柏个展》(2010),Raketenstation Hombroich,德国;以及 《色彩王朝》(2009),兰根美术馆,德国。苏的作品在北京、上海、台北、新加坡、柏林、杜塞尔多夫和莫斯科的画廊及美术馆曾进行广泛的展出。

孙钧钧

1973年出生于中国江西。她曾修习于渥太华美术学院,并在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师从美国视幻艺术大师第一人Larry Poons。现在生活和工作于北京和纽约。她的展览包括《心尘》(2012),艺术门,香港;《孙钧钧个展》(2012),今日美术馆,北京;《孙钧钧最新油画展》(2011),Jawspace画廊,美国纽约;《毫不畏惧地美丽著:孙钧钧近作展》(2010),哥雅画廊,加拿大蒙特利尔;《孙钧钧:纯粹抽象》(2007),SOHO八楼艺廊,美国纽约。孙钧钧曾获得诸多奖项,包括2002年侯斯顿大学世界和平奖艺术大赛、加州圣塔-芭芭拉艺术协会第45届年度成员比赛首奖、2000年纽约艺术学生联盟获优秀学生奖学金、1998年加拿大世界艺术家协会金奖和1995年全国艺术天鹅博览会金奖。她的作品可见于美国世界艺术中心、美国“中国当代艺术基金会”、意大利FDM画廊、美国E.W.B.控股集团等收藏。

周英华

1939年,周英华出生在上海的一个京剧世家。他的父亲周信芳是中国著名的京剧艺术表演大师,至今仍被奉为国宝级的人物。在他的童年时期,在家庭的关爱和身负盛名的父亲的影响下,周英华培养了对京剧的热情,尤其著迷于父亲所擅长的表演的自发性和创造性。周英华梦想成为一名伟大的戏剧艺术家。然而,命运却将他引向了不同的方向。

在13岁的时候,周英华被送到英国伦敦。突然间,他失去了他所熟悉的一切,家人,语言,文化,甚至自己的名字。周英华改名为Michael Chow。孤单无助并努力融入异乡世界的“Michael”发觉自己在视觉艺术中找到一丝安慰。在1956年及随后的一年里,周英华分别在圣马丁艺术学院(Saint Martins School of Arts)和汉默史密斯房屋与建筑学院(Hammersmith School of Building and Architecture)学习。他感到艺术是一种可以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语言,儿时作艺术家的梦想也从戏剧转向绘画。虽然一心想成为艺术家,但在那个年代,作为一名中国艺术家,Michael尽尝被拒绝和排斥的滋味。随后的十多年间,他一度处境艰难,甚至食不果腹。虽然他清楚地明白自身的才能和内心的渴望,他意识到仅有这些远远不够。为了生存而忍痛牺牲艺术的Michael于是决定稍作间歇,这一停,便成为一段漫长而深刻的别离。

1968年,Michael在伦敦Knightsbridge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餐厅MR.CHOW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继而在全球设立多家分店。同时,从为Giorgio Armani特别设计的精品店,到他的餐厅和洛杉矶的私邸都充分展现了Michael出色的设计天赋。除此之外,他一直未离开建筑、戏剧和电影等所有创意设计的舞台。Michael现同时担任The Broad Museum的理事会成员。

朱金石

1954年出生于中国北京,在完成德国的艺术家驻地项目以及在柏林科技大学建筑系担任讲师后,他重新返回北京,现在生活和工作于此。1970年代末期,朱金石开始进行抽象绘画创作,并参加中国文革后首个前卫艺术展《星星美展》。朱金石多次参加国内外的重要展览,诸如2012年香港艺术门《中国抽象艺术,80年代至今:忆原》;2008年北京阿拉里奥画廊《权力与江山》;2002年捷克布拉格市立美术馆《在路上》。朱金石的作品亦见于全球众多的私人及公共收藏中,他的宣纸装置《宣纸道》由加拿大温哥华美术馆进行永久陈列和收藏。2013年5月,朱金石香港首次个展《厚绘画》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期间于艺术门开幕,他的作品也曾在鲁贝尔家族收藏展《Alone Together》 展出 。

Yinka Shonibare MBE (RA)

Yinka Shonibare MBE (RA)出生于英国伦敦,三岁时移居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Lagos)。他后来返回伦敦,曾在Byam Shaw College(现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学习美术,并获得Goldsmiths College艺术硕士学位,毕业时他是“年轻英国艺术家”(Young British Artists)成员之一。他目前生活和工作于伦敦东区。在过去十年中,Shonibare以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中对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探索而闻名,他的作品通过多种媒介不仅探寻这些主题,也涉及到种族和阶级的问题。他以糅合西方艺术历史和文学的方式,质询当代集体身份是如何构成的。

Shonibare于2004年获得Turner Prize提名,并被授予大英帝国员佐勋章(MBE),他将此荣誉加于自己的正式名字之后。他的作品曾于威尼斯双年展以及世界众多著名美术馆展出。

 

艺术门

艺术门由林明珠创立。艺术门透过在香港、上海和于刚开幕的新加坡吉门营房画廊空间举办独具匠心的展览,促进东西方的跨文化交流,并在融入到本土的艺术圈的同时吸引更多国际观众。

艺术门透过举办一系列高质素的展览节目,致力推广重新审视中国当代艺术哲学与理念的中国艺术家,同时亦举办国际著名艺术家的重要展览。艺术门于2013年的强势展览阵容包括Jim Lambie、Yinka Shonibare MBE、Jenny Holzer、朱金石等艺术家的个展。

对比窗(Pearl Lam Design)呈献包括André Dubreuil、Maarten Baas、Mattia Bonetti及Studio Makkink & Bey在内的国际知名及新晋设计师。画廊鼓励他们将中国五千年的传统艺术与传统工艺制作技术糅合和突破,创作出能反映其在华经历的新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媒垂询

Megan Leckie/ Pearl Lam Galleries
megan@pearllamfineart.com / +8621 6323 1989

Dylan Shuai, Erica Siu / Sutton PR Asia
dylan@suttonprasia.com / erica@suttonprasia.com/ +852 2528 0792

www.pearllam.reactdigisyst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