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至9月17日

微小與獨白

上海

概要

上海——藝術門榮幸呈現展覽《微小與獨白》,本次展覽以“微小與獨白”為核心理念,呈現遲群、松本千里、陳英、孟陽陽、倪好、倪志琪、歐勁和是小波八位藝術家的作品,展覽聚焦當代藝術家在“非紀念碑性”美學探索中如何擺脫宏大敘事,以更自由地探索內心情感、直覺與技藝的平衡,在有限物理尺度內獲得的無限精神自由。相較於紀念碑式巨大尺幅作品所承載的公共性、權威性與宏大敘事功能,較小尺幅創作因其物理空間的限制,反而成為藝術家卸下功利束縛、回歸創作本真的場域。

法國哲學家加斯東·巴什拉在《空間的詩學》中指出:“微小空間具有特殊的集中力,它能夠聚集存在的能量”。這一命題,不僅揭示了空間感知的心理學機制,更構建了一種獨特的藝術本體論。這種“微小中的偉大”美學,超越了單純的視覺形式,成為當代藝術實踐中具有抵抗性的方法論。這一思想脈絡深刻影響了福柯“異托邦”理論的生成,其理論指出那些在主流秩序裂隙中生長的異質空間,及其所具有的顛覆性潛能。而較小尺幅藝術創作,恰恰構成了這樣一種兼具詩意與批判性的微觀實踐場域:它既是巴什拉所說的“存在的庇護所”,又是福柯意義上的“抵抗的飛地”。

這些創作如同藝術家的“私密獨白”日記,一筆一劃都記錄著他們內心深處的情感波瀾與思想軌跡。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依賴直覺與經驗,摒棄了預先設定的詳細規劃與反復斟酌,往往以即興的方式完成作品,這是藝術家在長期藝術實踐積累的深厚素養基礎上,對當下瞬間感受的敏銳捕捉與直接呈現,形成一種“無意識書寫”或“瞬間捕捉”的獨特語言。這種語言不拘泥于傳統的技法規範與形式框架,它以一種近乎本能的方式表達著藝術家對世界的獨特認知與感悟。

遲群的藝術創作以線為構成畫面的基本元素,通過反復疊加、刮擦等手法,使畫面呈現出豐富的層次感和細膩的質感,猶如一場在微觀世界裡的深度冥想。線條在其作品中脫離了具體事物,直接從線的本身出發去挖掘其無限性和深入性。她以獨白的方式與自己的內心對話,尋找一種樸素平淡的生活精神,將創作過程視為自我探索與精神修行。此次展出的作品在先前橫線分隔號比較規則的形狀裡加入了由點而成的折線,不同層次的線在相互交疊穿插中,為畫面帶來流動性和生長性。不盡相同的微小結構或發光或暗淡,或凸起或缺失,就像呼吸一樣,充盈在此時此刻,在似與不似之間指向了感受和形式統一的理想空間。

松本千里致力於從傳統日本技法中創造新價值,她使用日本傳統紮染技法“絞染”,將線捆紮成三維形式,並將其發展成各種藝術形式,如裝置、表演和動態藝術。此次展出的作品中,可見其藝術實踐超越了工藝傳統,將織物轉化為雕塑形式。藝術家將作品中的每一個“絞染”顆粒視為人形,以“個體與群體”為主題,將當代社會的複雜能量和動態融入她的作品中。松本作品的核心在於微觀與宏觀之間的相互作用,作品中的每一個紮染結如同一顆顆星辰最終彙聚成廣闊的星系,作品仿佛具有一種不斷擴展的能量,與宇宙的韻律相呼應,蘊含著萬物共生的哲學。

陳英的作品在平滑、無傷的幾何造型的抽象畫面之下,將創造、破壞和轉化的力量納入到相互關聯的畫面之中,以此實現與經典的繪畫技術和認知的碰撞,從而形成自身作品的時間感和遊戲屬性。藝術家將作品中的色彩選用現成色號,利用工業化顏料生產的豐富性,繞開藝術家的個性選擇,由此避開感性而轉向設計系統本身,最終的畫面亦四面可觀。藝術家以一種更為觀念繪畫的方式與觀者對話,單幅作品像是被提取出的藝術殘片,等待被解讀、拼接或重組。畫作中的每一處線條的轉折、每一抹色彩的疊加,都是他對宏大敘事的一種無聲抵抗。

孟陽陽的作品風格細膩且富有詩意,對油畫材料的迷戀,以及對⼈類個體存在這⼀主題的興趣,始終伴隨著藝術的創作生涯,畫作描繪出虛幻與現實交織的人物和場景。孟陽陽摒棄了刻意的設計與雕琢,讓創作過程如同內心的自然流淌,她運用微妙懷舊的色彩和克制且節奏緩慢的筆觸,營造出一種夢幻般的氛圍,畫面中的人物形象常常帶有一種朦朧的美感,仿佛沉浸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中。其創作注重情感的表達,每一筆都帶著她對生活的熱愛與對世界的溫柔凝視。這些作品如同她心靈的獨白,在方寸之間傳遞出一種寧靜而深邃的力量。

倪好的繪畫通過大膽流暢的筆觸以及對稀釋劑的靈活應用,打破了傳統架上繪畫的內容形式,使作品在具象與抽象之間遊弋。倪好的創作是自由的,他將作品的自主權一半交給了繪畫本身,讓顏料自發性地流下,就像是顏料在有意識地與藝術家進行協作。在他的創作裡,色彩與線條不再是被嚴格規劃的元素,而是如同藝術家內心湧動的思緒,以即興的姿態在畫布上交織碰撞。由虛構故事與個人經歷碰撞而成的種種碎片式記憶畫面,在藝術家的腦海中閃過並凝聚重疊,在靜態的畫布上呈現出了記憶交織的動態感,構建出充滿想像力的微觀宇宙,展現出藝術家的精神世界與內心獨白。

倪志琪的藝術創作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融合了東西方藝術傳統與現代審美觀念,他摒棄了宏大的敘事框架,其創作宛如一部部充滿歲月沉澱的私人史書。藝術家對於材料的顏色與質地保持著極度敏感,材料的視覺衝擊力與物體本身的特性在其創作中始終保持著微妙的辯證關係。此次展覽的一組紙本作品,藝術家運用綜合材料以拼貼、染色等手法進行創作,通過色彩與材質的多層次疊加以及層疊的肌理,將時間與記憶封存於其中。作品褪去的顏色與粗糙的邊緣彰顯出平實無華的氣息,這些作品如同他心靈的獨白,將生活中的點滴轉化為具有詩意的藝術表達,在微小中蘊含著偉大的情感力量。

歐勁的藝術風格以理性與秩序感為顯著特徵,作品以數學邏輯形式為基礎,探索藝術與數學之間的內在聯繫,擅長以幾何圖形、線條和色彩構建出嚴謹而富有節奏感的畫面。其創作宛如一場精密而富有節奏感的微觀實驗,藝術家在畫布上一層層地塗上顏料,等其乾燥後,將電腦生成好的圖像輸入機器進行立體切削,呈現出豐富的視覺效果。這些基於電腦產生的圖像本身已然顛覆古典文明的視覺體系,這些圖像更像是機器意志的結果,它所指向的是機器的自主權,而人的控制力在逐漸退場。

是小波的藝術創作以純化的形式描繪身處其中的自然和城市主題為基本特徵,從整齊均質的郊區住宅和高速公路,到閃耀著當代光輝的摩天大樓、大型購物區、停車場、機場、度假村、候機廳,藝術家藉由捕捉、提煉、抽象形狀的重複生成出新的繪畫語言。畫面上分佈著精緻放置的點和線條,在創造與消蝕、硬度與轉折之間,打開隱藏在我們日常生活外衣下的基礎結構,以此表達對社會現實、人性以及個體存在的思考。這些作品如同他靈魂的呐喊,以一種直白而熱烈的方式,是他對世俗束縛的掙脫與對藝術本真的回歸。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