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展覽日期

2014年5月15日至18日

貴賓預覽(僅限邀請)及開幕式: 5月14日, 12pm–5pm

展位 1D09, 藝聚空間E17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香港灣仔博覽道一號

 

Zhang Jianjun Noumenon (Existence) series Year- 1984 Media- oil paint, ink, rice paper, pebbles, branches on canvas Size- 160 cm x 145 cm x 5 cm, 63” x 57” x 2” copy

張健君“有”系列 (1984), 油彩,水墨,宣紙,砂石,木,畫布, 160 x 145 x 5 cm (63 x 57 9/10 in.)

 


 

藝術門首度參與巴塞爾藝術展的藝聚空間,展出香港藝術家黃榮法10米寬的裝置作品,對香港和中國政治體制的關系設問。 這件名為The Remnant of My Volition (Force Majeure), 2014裝置作品是由香港藝術家黃榮法專為此次展覽會的藝聚空間創作的。他的作品審視“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政策的現狀,可以看作是對最近頗具爭議的“道德和國家教育” 導入香港教育體系的無聲抗議,很多人認為這個政策導向是大陸的幹涉。這件作品10米x8米的牆體部分被成百上千的“白旗”覆蓋,這是中國大陸愛國小紅旗貼紙被揭去後留存的部分。作品的另一部分是由刺繡著1997到2047月歷的沙發墊組成,標誌著從所謂香港自治到中國大陸治理的轉變階段。

 

藝術門將在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上呈現一系列中國抽象藝術作品,跨度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到今天,這些著名的中國抽象藝術領軍藝術家有李華生、秦玉芬、仇德樹、蘇笑柏、孫鈞鈞、閻秉會、張健君、朱金石和周英華Michael Chow aka Zhou Yinghua ~O-O~。藝術門還專為國際藝術家珍妮·霍爾澤的作品單獨分出一個展覽空間展出。

通過展示有創新精神的藝術家,這些在上個世紀80年代領導具有先鋒繪畫理念的藝術家,展位精心設計、挖掘並展示過去的30年來中國抽象藝術的發展。和西方抽象表現藝術家相比,中國抽象藝術家轉向內裡,為21世紀重塑中國古典哲學和傳統的中國藝術形式:書法、水墨和山水畫。

西方抽象和極簡主義純粹關註與創作媒介本身,而中國的藝術家會內在地把媒介與文化身份聯系起來。墨和宣紙這看似簡單的物質可以追溯到中國文化中書寫文字出現之時。在秦玉芬、閻秉會、仇德樹、張健君和李華生的作品中有冥思的價值體現,緊密聯系著道家文化中人和自然的準則,是對內在自身的一種修煉。

近乎於回歸中國文化和古老手工藝,蘇笑柏的彩漆別具一格。在德國生活了20年後回到中國,蘇笑柏的風格受到德國現代和抽象表現主義以及中國80年代社會現實主義的影響。透過貝殼般的質感,感性的曲面和磨損紋理,蘇笑柏雕塑般的抽象畫作中完美地體現了他的層疊創作技巧。

象蘇笑柏一樣,朱金石和秦玉芬也在80年代移居德國。他們的作品同樣受到自身的跨文化經歷的影響,從朱金石的厚塗油畫作品我們就可以感受到這一點。傳統中國水墨的自由融匯於他的作品中,被譽為“互聯體驗的密織掛毯”。朱金石深受中國古代哲學的影響,深諳禪宗大師慧能在金剛經中“空”的智慧,在他的作品中亦可感受到福柯後現代主義思潮的痕跡。

孫鈞鈞屬於中國抽象藝術家較年輕的一代。她生活在北京和紐約兩地,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影響給她靈感。她通過嚴格的繪畫技巧體現強烈的繪畫本能和對色彩的敏感,近期的作品結合運用了機械繪畫滾筒和手工繪畫。

展位的其它亮點有周英華用珍貴和普通材料創作的大幅綜合材質布面作品;更包括在展位特別空間裏呈現的珍妮·霍爾澤的中文四面LED作品“傾斜”,這是她特地為2013年在香港藝術門為她舉辦的首次個展創作的作品。這些作品充分承載和體現了藝術門推動文化對話交流的使命。

藝術門將同時在畢打行的畫廊展示蘇笑柏個展,這一系列新作由倫敦國家肖像館的英國著名策展人保羅·穆爾豪斯策展。藝術家將於5月13日至17日在香港半島酒店大堂呈現他的裝置作品《三百篇》。

秦玉芬

秦玉芬1954年生於山東,70年代末期進行抽象繪畫的創作。80年代中期她移居德國,受到西方繪畫的影響。她這個時期的作品結合西方繪畫媒介和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技巧,體現了東方靜寂的美學境界和禪宗的美學因素。秦玉芬多次在北京、東京、柏林等地舉辦個展。她參加的重要展覽有:2003年北京“左手右手:中德當代藝術展;2005年紐約“墻:中國當代藝術史與邊界“,2007北京今日文獻博物館展覽 “能量——精神、身體、物質”,2011年上海對比窗畫廊(現在的“藝術門”)“名非名,形非形——中國當代抽象藝術”。

仇德樹

仇德樹(1948年生於上海)在文革後重新投入水墨畫創作,參與創立了“草草畫社”,這是中國文革後第一批涉足實驗藝術圈的社團之一。80年代初期,仇德樹創立了自己的獨特風格:裂變,中文字面解釋為撕裂和變化的意思。這是對藝術家在生活和事業上經歷的撕裂和重整的隱喻。仇德樹在宣紙上施以鮮艷的色彩,撕裂後裝裱,在裂紋間留出圖案空間,藝術家認為這是生命旅程的象征。仇德樹的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波士頓美術館和舊金山亞太美術館等公共機構廣為收藏。

李華生

李華生(1944年生於宜賓)在成都師從陳子莊;他早期的水墨創作沿襲中國傳統文人繪畫。80年代中期,藝術家受到西方現代繪畫德影響,他開始追隨更內省的表現手法。李華生的創作手法可以跟禪宗的冥想相比擬,一筆一墨都折射出畫家的靈魂。 他的個展包括2010年在中國上海800藝術區“中國當代藝術的十個個案”,2006年在中國香港藝倡畫廊的“李華生——新文人畫”,1998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三藩市中華文化中心的“李華生:個人主義的藝術家”個展。北京、上海、成都、深圳、紐約、新加坡和臺北的博物館和畫廊也都展出過李華生的作品。

蘇笑柏

蘇笑柏(1949年生於武漢)在80年代的中國文革後社會現實主義的環境下學習油畫,隨後前往德國杜賽爾多夫國立美術學院學習,受到現代主義的影響。透過他20多年的德國旅居生活和回到中國的生活經歷,蘇笑柏創立了他使用大漆層層覆蓋的獨特繪畫風格。他剔除了可辨認的主體和圖像,突出藝術創意本體的內在和自然本意。近期他在臺灣國立美術館舉辦重要個展,他的作品被德國(諾伊斯)的蘭根基金會,德國(科隆)的歐斯塔森博物館,中國美術館(北京)和(武漢)河北美術館收藏。

孫鈞鈞

孫鈞鈞(1973生於江西)15歲移居北美,就讀於渥太華美術學院,隨後在紐約藝術生聯盟師從視覺藝術大師Larry Poons。象吉普賽人般持久地擁有流浪和探索的衝動和欲望,孫鈞鈞以標誌性的、充滿節奏感的抽象語言以及詩意的敏感讓人聯想起自然風光和她心中的圖景。孫鈞鈞對藝術觀念和實踐不斷的探索和突破體現在她近期創作的作品中。她在繪畫中使用油漆滾筒,試驗性地將滾筒滾出的圖案和手繪的筆觸重疊和並置,有意強調裝飾感和批量感,與手繪的痕跡對比,形成新的視覺平衡。孫鈞鈞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包括在紐約、臺北、首爾、上海和北京廣泛展出。她的作品亦被中國、美國、意大利和加拿大的機構收藏。

 

閻秉會

閻秉會(1956年生於天津)是八十年代前衛藝術運動和九十年代“試驗水墨”運動的代表藝術家之一。秉承傳統山水的訓練,閻秉會把傳統理論和現代技巧揉合,在天津美術學院教授國畫。他在藝術上追求純潔和簡單。他認為形式上的簡約能讓他更好地用筆觸表現豐富內在精神的韻律和節奏。他多次在天津美術學院舉辦個展,並參加中國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廣東美術館和其它機構的群展。

 

张健君

張健君(1955年生於上海)生活於上海和紐約。他的創作媒介廣泛,包括攝影、水墨裝置、影像和繪畫,表現了時間的變化和進程。張健君作品所代表的“理性繪畫”是探討存在、時間和空間之間本質關系的一種藝術形式。他在紐約美國亞洲藝術中心、日本、新加坡、中國廣東美術館和上海美術館辦過個展。

 

朱金石

朱金石(1954年生於北京)在德國完成藝術家駐地創作項目並在BTU大學建築系任教,此後回到北京工作生活。他從70年代末開始抽象繪畫的創作,參加星星群展,這是中國文革後的第一個前衛藝術展覽。朱金石多次舉辦個展並參與眾多群展,包括2013-14年美國邁阿密魯貝爾家族“中華二十八人”展,香港藝術門“朱金石:厚繪畫”,洛杉磯Blum and Poe 2012年“朱金石”個展和2012年藝術門香港畫廊的揭幕展“中國抽象藝術,80年代至今:憶原”。

 

周英華Michael Chow, aka Zhou Yinghua ~O-O~

1939年,周英華出生在上海的一個京劇世家,他的父親周信芳是中國京劇的國寶級大師。13歲那年,周英華被送到英國倫敦,後改名為Michael Chow. 1968年,Michael 在倫敦騎士橋開了自己的第一家餐館 MR CHOW並獲得巨大成功,在全球開設多家分店。他為喬治阿瑪尼特別設計精品店,為自己的餐館和洛杉磯的私邸做設計,在建築、戲劇和電影等領域充分展示他的藝術才華,並被委任The Broad Museum的理事會成員。2014年1月,香港藝術門為周英華舉辦他50年來創作的首個個展“畫家的祕訣”。

 

珍妮·霍爾澤Jenny Holzer

三十多年以來,珍妮·霍爾澤(1950年生於俄亥俄州)在眾多公共空間和國際展覽中展示了她煽動性的理念、觀點和憂傷的情感: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紐約和畢爾巴鄂古根漢姆博物館,巴塞爾的貝耶勒基金會,巴黎蓬皮杜中心,惠特尼美國藝術中心。她是首位代表美國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女性藝術家,榮獲雙年展Leone d’Oro獎。她擁有俄亥俄大學、威廉姆斯學院、羅蘭島設計學院、新學院以及史密斯學院的榮譽學位。2011年,她榮獲Barnard Medal of Distinction獎,如今在紐約工作生活。

 

黃榮法

黃榮法(1984年出生於香港)專註於時間性概念和延時表現的研究,創作媒介從行為藝術、影像、裝置藝術到紙上作品,豐富多樣。他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系,是倫敦大學學院斯萊德藝術學院的藝術碩士。他的過往個展包括2013年在英國倫敦Tintype畫廊的“鐵杵成針”,2011年香港2P當代藝廊的“壹小時”和在香港錄影太奇的“無題——失蹤系列(一)”,2010年日本劄幌Oyoyo藝術中心“鰻魚大廚的故事”,2009年香港Para Site Central“妳曾在這裡”。他參加的群展眾多,包括在德國Karlsruhe的ZKM影像博物館,英國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和香港藝術館舉辦的展覽。

 

藝術門

藝術門由林明珠創立。藝術門是推動亞洲當代藝術發展的重要力量。超過二十年推廣亞洲與西方的當代藝術和設計,藝術門業已成為最領先和最有成就、並在中國之外設立畫廊的當代藝術畫廊。

藝術門在中國及亞洲藝術走向國際化舞臺中扮演關鍵角色,致力於推廣重新審視各個區域當代藝術哲學與理念的藝術家。藝術門通過香港、上海和新加坡的藝術空間,與著名策展人合作舉辦展覽,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呈現藝術家個展、特別藝術項目和裝置,以及高水準的藝術家群展。基於中國文人藝術的理念-藝術無等級之分,藝術門致力於打破不同藝術門類的界限,以獨特的畫廊模式鼓勵跨文化間的對話與交流。

藝術門尤其註重推動中國當代抽象藝術的發展。重要藝術家朱金石和蘇笑柏將中國特有的情懷融入國際化的視覺語言,他們的作品在國際上廣泛地展出,並位列世界眾多重要的私人和公共收藏。藝術門同時在亞洲展出著名國際藝術家的作品,包括Jenny Holzer、Jim Lambie和Yinka Shonibare MBE (RA),讓更多的亞洲觀眾了解他們的作品。藝術門鼓勵國際藝術家創作與中國文化相關的作品,合作創作令人深思的、切入文化的作品。

對比窗(Pearl Lam Design)呈獻包括André Dubreuil、Maarten Baas、Mattia Bonetti及Studio Makkink & Bey在內的國際知名及新晉設計師。畫廊鼓勵他們將中國五千年的傳統藝術與傳統工藝制作技術糅合和突破,創作出能反映其在華經歷的新作。藝術門特為單獨展示設計的第四個畫廊以及概念商店將不日於上海開幕。

 


媒體垂詢

Megan Leckie / Pearl Lam Galleries

megan@pearllamfineart.com/ +8621 6323 1989

Rosanna Cator / Sutton PR Asia

rosanna@suttonprasia.com / +852 2528 0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