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7日至3月10日

感物

呈獻馬汀·巴斯 (Maarten Baas) 、恩里科·馬羅內·沁扎諾 (Enrico Marone Cinzano) 、 安德烈 · 杜布勒伊 (André Dubreuil) 、麗娜 · 杜瑪 (Rena Dumas) 、麥凱恩 & 佩工作室 (Studio Makkink & Bey) 、夏⻘勇、薛滔、甲乙丙設計 和 楊丹鳳 的作品

Shanghai

概要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中國傳統哲學形成東方關照「物」之獨特感知方式。 藝術門將榮幸呈現群展《感物》,此次展覽以中國「感物」美學為視角展呈九位藝術家的作品,他 們皆運用精湛手工技藝,在繁復的創作過程中著重於「人」對「物」的體驗。

正如宋代牧溪的《六柿圖》,「以我觀物」可見柿子的外形和概念,而當「以物觀物」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時,藝術家才能還原出柿子的自在靈性。這種「感物」方式,正是消解了心與物之間的對立,從「物我兩忘」至「物我相生」。

因觀物方式的不同可分為「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有我之境」注重將人的主體意識投射到物的關照中去,使人的情緒覆蓋物之質性。「無我之境」則側重尋求人與物之間的本然契合,在弱化人的主體意識的同時,強化物性的自然呈現,從而使人與物之間形成一種均勢。無我之境中人的意識仍然存在,但不對外物發生支配性的作用,此時之「我」幾乎等同於一「物」,故「我」觀 「物」,「物」亦觀「我」,彼此是一種互觀的狀態。正如陶淵明的詩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