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至5月20日
2024年3月至5月畫廊展室
中環都爹利街6號印刷行地下及地庫
概要
香港—藝術門很高興呈獻來自非洲各地具有天賦的藝術家佳作,這次作品陳列旨在向非洲大陸多元且充滿活力的藝術形式致敬,同時彰顯非洲藝術的魅力,邀請觀者沉浸在非洲藝術傳統的美麗和豐富文化之中,讓我們有機會去擁抱和欣賞這一文化遺產。
斯泰尼瓦·盧圖利細緻地審視非洲存在的多種動態,將傳統與當代並置,提供了前現代遺產和後現代現實的細膩探索。他的多媒體作品展現了在一個因文化多樣而分裂的不斷發展的社會中適應和生存所面臨的挑戰。《觸摸光明》描繪了盧圖利對光明的不懈追求,同時承認了沿途所經歷的掙扎。木雕作品激發了他對未來無限機會的靈感。在陰影中,《月亮升起》證明了黑暗只是暫時的,透過月亮永恆的迴圈,我們找到了新的希望,以及與生命的節奏和自然世界的深刻連結。
詹姆斯·米希奧是一位綜合媒體藝術家,他善於運用油彩、丙烯、粉彩和織物等媒介在畫布上進行創作。《此刻怎樣》和《片刻之遙II》描繪了一個深陷思考的孤獨男性角色。這些作品關注了許多相關社會問題,包括身份和意圖的錯位,這或許反映了藝術家在主題上的自我批評。另外,《片刻之遙II》刻畫了一個令人心酸的內省場景,畫中一個人坐在桌子後面,手裡拿著一瓶葡萄酒和酒杯,強調了在生活無情的壓力下暫時的自我抽離和反思的重要性。
阿卜杜·勒拉赫曼·穆罕默德從過去和現在的經驗中汲取靈感,利用具象化和厚塗技巧來傳遞重要的社會評論。在他的作品中,象徵「迦納必須走」的袋子作為移民標誌反復出現,承載著移民一代在尋求新生活過程中的思考和希望。藝術家指出《隨機脫口而出》的靈感來自於一篇發人深省的社交媒體帖子,該帖子問道:「你每天脫口而出的口頭禪是什麼?」。一位用戶回答說:「我必須離開迦納」。這些自發性的話語可以揭示其深層的潛在欲望——渴望離開祖國。這一點在一位背包年輕女子的堅定目光中也可略見一斑。在《綠色微光》中,主人公緊緊抓著她的包,準備踏上遷徙之路。
奇丁瑪·諾利的創意探索圍繞著物理與形而上學的融合,主題強調女性。她在作品中刻意選擇自然色調和柔和的粉彩,喚起了一種平衡感,反映了她的主題與其所佔據的空間的關係。諾利的作品植根於繪畫和詩歌,散發著神秘和連貫的迷人光環。她的詩,如低語的記憶,在畫布上的表達創造出與靈魂共鳴的視覺交響曲。她的作品的效果,正如《我的心靈碎片》中所見,引導了創傷領域和走向治癒的旅程,為共同的經歷帶來了安慰,讓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希望。
塞繆爾·諾羅姆的作品深入探討紡織品中蘊藏的複雜身份和意義。他對非洲印花布的刻意使用成為社會組織的象徵性體現,將人類的不同面向錯綜複雜地編織到社會結構中。氣泡充當容器,暗示著它們具有容納公共生活和共同歷史的能力。《向兩邊移動》探索了存在的雙重性概念,捕捉人類在空間中存在的流動性和同時具體化的優雅。它頌揚了我們多樣性中的韌性,將我們的集體運動描繪成一股充滿活力的力量,迷惑對手並增強我們的優勢。在《犧牲生活》中,諾羅姆以詩意的方式挑戰我們的社會規範,促使我們思考如何在沒有認識到鄰里的不可或缺性的情況下真正地蓬勃發展。
黛博拉·塞貢的作品融合了立體派和抽象主義,記錄了她作為女性的共用和個人經歷。通過具象表現的俏皮和純粹方法,傳遞在自我發現的過程中體會生命的迴圈本質。《春》描繪了盛開的花朵,象徵著春天是一個自然界的復蘇。這種新鮮感也在《豐富》中呈現,通過生機勃勃的綠葉傳達新生命的活力和新鮮感。一系列作品記錄了塞貢自我更新、自我修正以更適應新環境的過程。
伊曼紐爾·誇古·雅羅以睡覺和祈禱墊子為畫布,從與他在迦納拉巴迪一起長大的人們那裡獲得靈感,並以此構建和發現故事。他對非傳統美具敏銳的洞察力,同時對時尚產生興趣,挑戰傳統物質觀念。這一點在他將材料裁剪和縫製到人物角色的服裝中則顯而易見。雅羅的《阿科蘇亞·傑克遜》和《哈娃姊妹》通過引人注目的表情和姿勢展現了風格和優雅。通過這些畫作,藝術家邀請觀者思考奢華和富足的主題,同時彰顯對材料加以重新利用的潛力。他將印刷文本呈現在隨機材料(在本展覽作品中是袋子)上,不僅吸引著觀者的目光,也隱含著這些材料的潛在歷史。
關於斯泰尼瓦·盧圖利
斯泰尼瓦·盧圖利(生於1991年,南非)於早年間在藝術中找到了慰藉。2010年,他參加了視覺藝術課程,這不僅使他接觸到藝術行業,還激發了他對自己創造力的更深入探索。他回憶起學生時代在教育系統中面臨的挑戰,這給他帶來了恐懼。然而,通過藝術的追求,他發現這種恐懼是由他的家庭和身邊人的成長方式所帶來的。 藝術為他提供了平靜感,也是他面對和理解這些恐懼的方法。他受到了許多藝術家的啟發,包括艾未未、萬吉奇·穆圖(Wangechi Mutu)和因卡·修尼巴爾(Yinka Shonibare)。自2011 年以來,他參加了在誇祖魯納塔爾省、約翰尼斯堡和國外(包括倫敦)舉辦的多個展覽。
關於詹姆斯·米希奧
詹姆斯·米希奧(生於1997年,迦納)是迦納當代藝術界的混合媒體藝術家,在阿克拉生活和工作。他通過對不同媒介和材料的實驗以及對主題人性的敏感探索來進行他的創作。他使用厚塗法和調色刀,在畫布上運用油彩、丙烯、粉彩和織物來創作他的作品。他用油彩營造主題人物的肌膚質感,強調了非洲人的豐盈和財富以及他們的皮膚所盛載的歷史。他的作品被私人收藏,並曾參加由富藝斯拍賣行和Artemartis舉辦的重要展覽《物以類聚》,作品亦曾於倫敦Coningsby畫廊展出。作為一位擁有逾6年繪畫經驗並不斷成長的藝術家,米希奧的目標是通過對感知概念及其相關原型和變數的探索,專注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理解。他從事肖像和具象作品的創作,他目前的作品聚焦於感知及其起伏,以及圍繞它的遊移和神秘。
關於阿卜杜·勒拉赫曼·穆罕默德
阿卜杜·勒拉赫曼·穆罕默德(生於1992年,迦納)是一位當代藝術家,目前工作和居住在阿克拉。他從事藝術創作已逾六年。他的作品經常受到西方音樂文化的影響,尤其是嘻哈音樂及其對迦納年輕人的影響。他是迦納藝術組織Artemartis的成員。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被廣泛展出並收藏。他在創作中運用油彩,並專注於他所在社區年輕人的故事,這些故事通常是他的親身經歷。
關於奇丁瑪·諾利
奇丁瑪·諾利(生於1998年,奈及利亞)的藝術實踐考慮了主體體驗經驗的重要性,將過去覆蓋到現在,同時堅持身體和空間之間的情感聯繫,這往往與自我和充斥著宗教和性別義務的背景相衝突。諾利於2018年獲得貝南大學美術學士學位。2020年,她入選參加在拉各斯舉行的Rele 藝術基金會當代青年藝術家作品展,隨後參加了西雅圖美術館、Yemisi Shyllon美術館、Rele畫廊、Marianne Boesky畫廊的個展和群展,並於2021年在紐約軍械庫展上舉辦了個展。她的作品曾刊登在《Vogue》、《紐約時報》、《The Art Newspaper》、《Hyperallergic》和《Colossal》上。 她目前在拉各斯生活和工作。
關於塞繆爾·諾羅姆
塞繆爾·諾羅姆(生於1990年,奈及利亞)。他9歲在父親的鞋店幫忙時發現了自己的天賦,開始為來店的顧客畫人體素描,同時也受到母親裁縫店的影響。他的作品通常取材于從裁縫那裡收集的安卡拉/非洲蠟印花布碎片或家中的舊衣物,以及傢俱作坊的廢棄泡沫,包裹和縫製成各種顏色和尺寸的球形。通過縫、卷、綁、串和吊等形式,他的作品詩意地穿梭於紡織品、繪畫和雕塑之間,屬於新恩蘇卡藝術學派。
關於黛博拉·塞貢
黛博拉·塞貢(生於1994年,奈及利亞)是一位來自奈及利亞拉各斯的跨界別藝術家,現居英國倫敦。2017年,她在義大利佛羅倫斯柏麗慕達時裝學院獲得時裝設計學位。在學習時裝設計期間,她將自己的藝術作品轉化為服裝,創作出概念性和雕塑性的可穿戴作品。黛博拉的作品可以說是立體主義和抽象主義的混合體。她通過使用不同的藝術媒介,以一種俏皮、純粹的方式處理她的作品,注重形式大於細節。她的作品以具象的肖像畫為主,作品背後的靈感源自于她作為女性的個人和共同經歷,以及對她當時所身處的任何空間的觀察。她以或誇張或解構的方式來表現人物,因為她相信這是她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她還喜歡將形狀與主題或物體分離,然後將它們組合在一起以創建新的構圖。
關於伊曼紐爾·誇古·雅羅
伊曼紐爾·誇古·雅羅(生於1995年,迦納)是一位當代藝術家。雅羅已從事藝術創作逾六年,參加了許多群展,並與包括阿克拉法語聯盟在內的著名機構合作。雅羅還在阿克拉的非洲麗晶酒店舉辦了個展,這也使他的作品在當地和國際上引發了更多的關注和興趣。他還參與了迪拜Efie畫廊和倫敦富藝斯拍賣行的多個群展。他是阿克拉Artemartis藝術組織的成員。雅羅受到喬治·修拉(Georges Seurat)、瑪麗·吉列明·貝諾伊斯特(Marie-Guillemine Benoist)和薩米·本蒂爾(Sami Bentil)等藝術家的啟發。雅羅的研究和實踐突破了感官的限制,他的作品證明了他對細節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