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宁·汉森 (Channing Hansen) (B. 1972)

查宁·汉森 (Channing Hansen) (B. 1972)

查宁·汉森于1972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至今仍在该地居住和工作。

他的编织作品受到科学家们的成果启发,他们解决了纽结理论(彼得·格思里·泰特)、结曲率和高维流形(约翰·米尔诺),以及曲线体积(玛丽安·米尔扎哈尼),一直到环量子引力。他的作品可以看作是试图代表一个统一的理论,以协调物质、能量、空间和时间。

汉森的编织作品游走于绘画和雕塑之间,它们类似蜘蛛网般的结构有时会显露出背后的框架。它们与手工艺的关系,最初似乎与演算法背后的科学概念相矛盾。然而将这两个领域结合起来,使他能够探索混乱与秩序之间的张力,因为艺术家的手在一个程序化的构图中引入了人的变异性。这在他的纺织品所唤起的形态中是显而易见的,包括类似于DNA的卷须、结晶结构或生物形态。

汉森的工艺过程复杂而费时,从剪羊毛、处理和染色原始羊毛开始,然后将这些材料纺成纱线,继而才能将这些材料转化为他的艺术品。从一开始就可以看出,这些编织作品并非懒散随意的产物。这些抽象的设计是由计算机算法产生的,结果是可以跨越墙面或填满整个房间的复杂网状结构。他所创造的沉浸式环境将科技和手工艺联系在一起,将人工智能与手工自制相结合,以产生精美复杂的几何谜团。

除了作品中的数学基础,他还将作品与环境问题联系在一起。他从受保育的羊品种中获取纺织品所需的羊毛,以引起人们关注有害的单一培育方式。通过将生态意识与精细的编织结合起来,作品强调了我们在宇宙中的相互联系——无论是与地球本身、通过计算机存在的生成世界还是宇宙的联系——作品都在提醒人们不仅考虑应该留下什么痕迹,还有他们在宇宙的构造中所扮演的角色。

汉森的主要个展包括:《I, Algorithm》(2021),苏珊·英格莱特画廊,美国纽约;《Entanglements》(2019),马克·塞尔温美术馆,美国贝弗利山;《Pattern Recognition》(2019),西门李画廊,中国香港;《Morphogenesis》(2018),史蒂芬·弗里德曼画廊,英国伦敦;《Self Portraits》(2017),CRG画廊,美国纽约;《K2》(2016年),马克·塞尔温美术馆,美国贝弗利山。

艺术家的作品被以下机构收藏:洛杉矶阿曼森基金会,美国洛杉矶;芝加哥艺术学院,美国芝加哥;弗雷德里克·R·韦斯曼基金会,美国洛杉矶;汉默美术馆,美国洛杉矶;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美国洛杉矶;洛杉矶当代艺术馆,美国洛杉矶;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荷兰阿姆斯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