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1日–11月2日

《近观静观》

 “70平方米”画廊空间,中国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41号一楼 200031

上海 “70平方米”画廊空间

概要

上海——画廊主林明珠⼥⼠荣幸呈献位于衡⼭路41号新空间“70平⽅⽶”展览《近观静观》。本次展览聚焦11位国际艺术家的作品,旨在揭示对个体和社会意识的有趣思考,以探讨⼈类性格、世界观和⾏为背后不可避免的⼆元性。


阿⼘杜·拉赫曼·穆罕默德(Abdur Rahman Muhammad)的作品捕捉了那些渴望移居海外的年轻⼈的窘境,他们相信那⾥有更⼴阔的机会和前景等待着⾃⼰。他的作品《橙⾊光芒》描绘了⼀位男性⼿持⼀只磨损的“加纳⼈必须离开”编织袋,这是⼀种常⻅的塑料编织旅⾏袋,但却已经成为移⺠的⼀个象征。这只⾊彩斑斓的袋⼦不仅是他与故⼟的纽带,也唤起着乡愁和决⼼。画⾯中的⼈物身着绿⾊T恤,寓意着希望和承诺,⽽背景中的橙⾊暗示着他的活⼒、创造⼒和热情。在这⾥,“加纳⼈必须离开”编织袋是装载他所有梦想和财物的容器,默默地陪伴他踏上迁移之程。穆罕默德还运⽤了厚涂的技法来表现⼈物的⽪肤,使它在背景中更加突出。


阿杰伊·塔威亚(Adjei Tawiah)以独特的⽅式将尼⻰海绵融⼊他⽣动的具象绘画,为他的作品增加了纹理和维度。这种被他称为“海绵武艺”的技法,灵感来源于他在殡仪馆为⺟亲清洗遗体的经历。这⼀“净化”的概念进⼀步体现在他使⽤的鲜艳⾊彩上,寓意着渡过⿊暗后终将迎来的光明与希望。塔威亚希望他的作品能化作⼀种强⼤的灵感⼒量,在⼈们经历艰难时带来慰藉与启示。他的作品《说漂亮话》展现了⼥性⼈物的神韵,邀请观众揣摩她的情感和意图。


阿约博拉·凯凯雷·艾昆(Ayobola Kekere-Ekun)使⽤卷纬⼯艺技术(将纸条逐⼀塑形以创造形态)重现她在性别、神话、记忆和创伤等主题上的经历和观察。她的作品《阈值 III》(选⾃《她和我》系列)通过参考家庭⽼照⽚、与家⼈的对话以及流⾏⽂化,追溯了她疗愈童年创伤的个⼈历程。《阿贾 忏悔 IX》和《欧娅 忏悔 I》是来⾃《旧奥约的真主妇们》系列的两件作品。凯凯雷·艾昆在这个系列⾥探讨了约鲁巴神话和传统信仰中关于男性主导的现象。在这些神话故事和传统信仰中,男性神祇通常被塑造为核⼼与优越的存在,⽽⼥性神祇则被表现为渺⼩的、专注于家庭琐事的形象。凯凯雷·艾昆敏锐地观察到这种不同,并认为这种差异是值得深⼊思考的重要议题。


科尼利厄斯·安诺(Cornelius Annor)的具象创作常常描绘家庭和社区空间中的团聚与亲密场景。他的创作主题源⾃他在加纳的记忆和个⼈经历,并将之融⼊了他的摄影作品。安诺运⽤加纳传统纺织品塑造出丰富的纹理图案,营造出记忆、情感和经历层层递进的氛围。作品《欢迎回来》探讨了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加纳侨⺠归国时所受到的问候和认同,对那些为追求更好的⽣活⽽在海外⾟勤⼯作的归国者表达了爱、尊重和团结的情感。《让我们谈谈》刻画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家庭中团结合作的⼒量。同样,《我的朋友》描绘了两位头戴绅⼠帽、身着⻄服的年轻男性,展现出他们的优雅与⻛度,同时引起对友谊真正意义的思考。


黛博拉·塞贡(Deborah Segun)采⽤解构主义⼿法,将碎⽚化的⼥性⾯部和身体表现为沉思和休憩中的剪影。《静坐》和《安全的避⻛港》带着⼀种恰到好处的细腻,呈现出极简的平⾯感。塞贡作为⾃我意识和幸福感的倡导者,⿎励⼥性以她的个⼈经历为参照,努⼒追求⾃我实现。她的作品也体现了她作为艺术家在时间的推移中不断发展和适应的历程。


伊沙克·伊斯梅尔(Isshaq Ismail)采取⼀种被他称为“幼稚的半抽象”的独特⼿法,结合抽象与具象,通过厚涂和鲜艳的⾊彩探讨后现代⼈类的境况,包括通过⼈物形象的怪诞描绘来引发关于美的讨论。这种对常规的偏离是⼀种抗议形式,也为那些被系统性社会⽂化和政治秩序所压制的⽆声者填补了表达的空⽩。《容光焕发的⼈》系列炭笔作品借鉴了⿊⽩摄影的概念,试图塑造那些处于迷茫、孤独、渴望和希望状态中的⼈物形象。伊斯梅尔在加纳⻓⼤,⽊炭是家中常⽤的烹饪燃料,因此也成为了他最早探索的媒介之⼀。⽽他对⽊炭的重新使⽤,不仅让他重温了童年的记忆,也回顾和延续了他最早对绘画的那份兴趣。


詹姆斯·⽶希奥(James Mishio)的系列作品中有⼀幅名为《贫⺠区男孩》,探讨了遭遇误解和社会评判的议题。在这幅画中,⼀个年轻⼈因为独特的脏辫发型常常被误读和先⼊为主地认为他可能是个不务正业的⼈。为了躲避审视,他戴了⼀顶渔夫帽,遮住了部分头发。然⽽,他的笑容和周身散发出的聪敏,与外界那些仅基于表象的肤浅判断形成了鲜明的对⽐,⽆声地诉说着在⾯对身份认同挑战时的他,内⼼所蕴含的⼒量与不屈不饶的坚韧。《字⾥⾏间》是⼀幅混合媒介作品,结合了油彩、丙烯和织物,创造出丰富的质感。画⾯中央,⼀位穿着时髦的⼈物静静地坐着,处于沉思之中;他身旁随意堆放在地上的书本,⾃然⽽然地烘托出主⼈公对知识的探索欲和热爱;⽶希奥希望在作品中表达深思熟虑的重要性。


夸古·雅罗(Kwaku Yaro)的作品则重视回收利⽤,他利⽤废弃的材料,如袋⼦、垫⼦和织物来创作,从⽽将物质性概念推向传统范式之外。⼈物的⾐着上,材料的剪裁和缝制也体现出艺术家对时尚的热爱。雅罗还运⽤了点彩画法为作品构建⽴体和丰富感,同时将他的缪斯们描绘成穿着精致华丽的形象。作品中故意省略了袋⼦和材料上的⽂字,引导着观者关注这些材料背后的历史。《潘⾳与卡克拉》展现了⼀对孪⽣双胞胎,两⼈虽⾐着⻛格迥异,却以和谐的姿态相依,仿佛在强调他们独特的个性。


⻢塞琳娜·阿克波约托(Marcellina Akpojotor)富有纹理的分层拼贴画与传统绘画作品探究了⼥性特质、个⼈身份以及当代社会中有关⼥性赋权的问题。她主要使⽤废弃的安卡拉布料,并对这种材料作为⽂化符号和记忆与共享能量媒介的思想体系进⾏研究。《亲爱的阿霍⼽梅》是⼀幅年轻家庭成员的肖像,是即将步⼊成年阶段的阿克波约托少年时期的⾃⼰。画中的⼈物直视着,似乎正陷⼊对⽣命阶段变化和迈向成年⼥性的深思之中。

莫博拉吉·奥贡罗索耶(Mobolaji Ogunrosoye)专注于摄影和拼贴创作,运⽤这些媒介探索所发现的尼⽇利亚及其他⿊⼈⼥性在图像中不同表情的失真与差异。她的肖像作品以多层拼贴为特征,通过燃烧和切割的⽅法来构建深度和展现图像的多重层次。在2021年创作的《肖像》系列中,每件作品都融⼊了咖啡颗粒作为重要元素。三联画《肖像|塞⻄莉亚,观察中》展现了⼀个⿊⼈⼥性肖像的线性发展,由⼀个简单的波浪形烟灰⾊轮廓发展成逐渐完整且可识别的形象。


摩⻄·汉博格(Moses Hamborg)有着与⽂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相似的⻛格,他对⾃⼰所画的主题和技艺都保持着直觉性的专注。对他来说,古典的具象表现是⽆尽的灵感源泉。在《玛利亚玛与穆⽶》中,观者能看到汉博格⼤胆直接的笔触,两位身着鲜艳服饰的塞内加尔⼥性在静谧的蓝灰⾊背景下缓缓坐下;她们紧挨着同⼀张椅⼦上,身体相互依靠在⼀起。⽽在《拉明》中,汉博格巧妙地捕捉光影对⽐,并通过柔和的轮廓和边缘,在空⽩的⽩⾊画布上与深⾊调形成对⽐。


关于“70平⽅⽶”
“70平⽅⽶”是林明珠⼥⼠在上海创办的全新画廊空间,位于历史悠久的法租界旧址。这⾥不仅将开展艺术家驻留项⽬,同时也为⾮驻留新兴艺术家提供作品展示的机会。该画廊体现了林⼥⼠持续致⼒于培养创造⼒、⽀持“未被充分代表的”发声,同时促进跨⽂化对话和理解。该空间的艺术家驻留项⽬彰显了林⼥⼠⻓期致⼒于加强东⽅与⻄⽅及与世界其它地区(如⾮洲)之间的联系。林⼥⼠相信,艺术的⼒量可以超越国界,与所有不同⽂化背景、不同国家的⼈们进⾏交流。

画廊创始⼈林明珠⼥⼠表示,“通过欢迎来⾃不同的国家、领域、职业发展阶段的艺术家,我们创造了⼀个充满活⼒的环境,让创意与各异的观点得以在此蓬勃发展。该举措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社区,也为更⼴泛的⽂化地景做出了贡献。我们为驻留艺术家提供了所需的时间、空间和资源,让他们能够投⼊创作、探索新媒介,创作出创新和富有表现⼒的作品。”

仅限预约参观,请联系visit@70sqm.com

地点: “70平方米”画廊空间,中国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41号一楼 200031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