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artgenève日內瓦藝博會

關於展廳

2024年1月25日至28日

Palexpo–日內瓦路線François-Peyrot 30 1218 Le Grand-Saconnex

展位 A39

日內瓦—藝術門十分榮幸宣布首次參展artgenève。展出的是來自中國、奈及利亞、斯洛伐克、英國和美國等多元藝術家的作品選集,展現了畫廊美學的廣度。參展藝術家包括阿麗米·阿德瓦勒(生於1974年,奈及利亞)、貢奈絲·法蒂(生於1972年,伊朗)、瑪吉·漢布林(生於1945年,英國)、查寧·漢森(生於1972年,美國)、米高·科爾曼(生於1987年,斯洛伐克)、安東尼·麥克勒夫(生於1975年,英國)、扎内勒·穆霍利(生於1972年,南非)、巴巴吉德·奧拉通吉(生於1989年,奈及利亞)、安雅·潘西爾(生於1993年,英國)、黛博拉·塞貢(生於1994年,奈及利亞)、蘇笑柏(生於1949年,中國)、朱金石(生於1954年,中國)及朱佩鴻(生於1987年,中國)。

奈及利亞藝術家阿麗米·阿德瓦勒展開了一段創意之旅,圍繞著揭示定義非洲體驗的深刻之美和文化織錦。此次展出的是他最新的系列作品《具象融合》,探討傳統寫實和當代抽象在人物繪畫領域的交會之處。它證明了藝術家協調不同藝術元素的能力,為當代藝術中人物形象塑造的表達潛力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貢奈絲·法蒂被傳統波斯書法的形式表現潛力所吸引,從此開始了長達六年的傳統書法訓練,此後成為了屈指可數的接受該學科最高水準培訓的女性之一。她以現代媒介探索書法形式的抽象表現,同時仍以基本的書法訓練和技巧為基礎。大膽色塊的引入進一步強調了其創作理念的轉變,即從固定的規範化書寫系統過渡到充滿想像力的主觀藝術表達模式。

瑪吉·漢布林是一位備受讚譽的當代畫家和雕塑家,她的作品具持續的挑戰性和吸引力。2019年,漢布林的作品在中國進行了兩次重要的回顧展,首先是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然後在位於廣州市的廣東美術館展出。她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主要機構收藏,其中包括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泰特美術館和國家肖像畫廊。藝術門將展出漢布林的著名《水牆》系列的一幅作品。該系列曾在倫敦國家美術館、俄羅斯聖彼德堡冬宮博物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等場地展示,而去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亦收購了一幅《水牆》畫作。該系列的靈感來自於藝術家薩福克郡工作室附近的海洋,狂風掀起巨浪衝擊著海堤,反映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存在的無常本質。漢布林的作品主題强烈,不斷重申她對生活的熱情。

查寧·漢森是一位博學多才的藝術家,作品反映出他同時追求工藝、科學和技術層面上的興趣。他的大型手工編織紡織品被安裝在木製伸展架上,展示出在網狀表面上起伏的生動抽象形態。這是一個非常勞動密集的過程,需要親自將羊毛裁剪、洗滌、染色、混紡和紡紗。漢森於1972年出生於美國加州洛杉磯,並在當地生活和工作。

米高·科爾曼近年一直致力在植物世界中尋找靈感。花朵、花園和周圍自然的美讓他充滿快樂。他用扁平堅實的油畫顏料塊將這份快樂轉化到畫布上。這些顏料塊既是裝飾品,也是主題,它們增強並打破了在構圖中的存在感。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是捕捉觀者眼中的激動之情。藝術家目前在巴黎居住和工作。

安東尼·麥克勒夫被稱為現代表現主義者,他的作品植根於社會評論和自我審視,以充滿視覺衝擊力的人物畫而聞名。他以一種開創性的方式使用油畫顏料,並以雕塑和塑造顏料重新定義油畫的參數。結合他的厚塗和分層技巧,作品《建造·氛圍》被推向了極致,模糊了我們對繪畫和雕塑的解讀。

扎內爾·穆霍利是⼀位視覺⾏動主義者和攝影師,展覽的攝影作品是穆霍利⾃2012年開始展⽰的《向⿊暗 ⺟獅致敬》⾃拍肖像作品系列,作品以⾃傳和⾼度個性化的肖像照呼應穆霍利⾃⼰所說的“⾮裔在當今全球社會下的經歷、⾃我形象和可能性。”⼀系列相關的繪畫和珠飾作品亦會在同場展出,為觀者理解穆霍利的多元化藝術實踐提供了更廣泛的視⾓。

巴巴吉德·奧拉通吉是一位自學成才的奈及利亞藝術家,他將展示他的《部落標記》系列中的超寫實粉彩和壓克力肖像作品。這個系列深入探索了面部劃痕的傳統文化,這一實踐在奈及利亞的農村民族部落中被用於身份識別和社會等級分類。雖然奧拉通吉的主題是虛構的,但他巧妙地結合了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個體的面部特徵。

安雅·潘西爾是一位居住在倫敦的紡織藝術家,她具有威爾斯和加納血統。潘西爾將傳統手工製作地毯的技術與非洲髮型設計方法相結合,她的創作主要以自傳為基礎,靈感來自於她的童年、家庭故事以及威爾士和加納的神話傳說,同時探索身份認同和性別勞動,並試圖推廣那些與女性和其他邊緣群體相關而在歷史上被貶低的藝術實踐方式。

黛博拉·塞貢的繪畫可以被描述為立體派和抽象藝術的融合。她採用了一種富有趣味和純粹主義的方法,將形態放在複雜細節之上,並探索多樣化的藝術媒介。她的作品主要圍繞在形象的表現展開,特別注重肖像畫。創作靈感來自她作為女性的個人經歷,以及她對所處空間的觀察。

蘇笑柏創作了一種感性而嚴謹的藝術,它無法被歸類,然而它所選擇的媒材——漆器——卻深植於中國歷史之中。他的作品既放縱又神秘,既具有挑戰性的雕塑感,又有精美絕倫的繪畫技巧。從貝殼般的光澤到感性而曲線優美的輪廓和磨損的質感,它們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存在,擁有自己的歷史、特徵和獨立存在。他的藝術不是描繪其它物體,而是與存在本身的概念相互交融。在其核心,作品運用藝術的視覺語言和背景來體現既具有哲學意義,又具有普遍性的問題,觸及日常人類層面。

朱金石是中國抽象藝術和裝置藝術的先驅。《飄零時代》完成於2022年秋冬之際,是唯一一幅2米X4米尺寸的雙聯作品。繪畫創作時間正是中國疫情期間,人心惶惶,前景未蔔,但在這樣的狀態下,人們正需要信心與勇氣,故此作品雖名稱悲傷且畫面則春風拂面,色彩斑斕,用筆縱橫,空實有度,大起大落,跌宕起伏。

朱佩鴻1987年出生於上海,其藝術創作的靈感源⾃於他對於上海這座城市的視覺記憶。在作品《⽣⻑》中,藝術家專注於點、線和⾊塊,筆觸重疊並相互覆蓋。顏料慢慢地滴落、擴散,凝固、停⽌,反反復複,直⾄這些碎⽚化的痕跡達到⼀種內在的秩序,有機地相互連接,構建出藝術家頭腦所感知到的意識網路空間,猶如介於現實與虛擬間的烏托邦精神景觀。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