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0日至6月2日

回:描繪藝術家不同的傳記:巴巴吉德·奥拉通吉個展

上海

概要

上海——藝術門榮幸呈獻《回:描繪藝術家不同的傳記/巴巴吉德·奧拉通吉個展》。此次展覽是生於奈及利亞,現居倫敦的藝術家巴巴吉德·奧拉通吉在藝術門的首次個展,將展出一系列非洲僑民視角下探索我們人類集體經歷的迷人肖像。

受到詹姆斯·喬伊絲《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的啟發,展覽標題《回》引用了西非盛行的約魯巴語言傳統,表達了源自Ifa——智慧與智力發展之神——教義的輪回現象,象徵著跨越不同時空的超越。

奧拉通吉的藝術實踐深深植根於奈及利亞的歷史和文化。他拒絕歷史修正和身份政治的概念,有意回避殖民化帶來的不公正問題。相反,他力圖重新定位藝術史,主張無需從殖民歷史中奪回任何東西。他的目標是講述奈及利亞自身的歷史,報謝其豐富的世系,並向人類共同的祖先致敬。

通過七個章節的虛構傳記,奧拉通吉的繪畫展現了非洲僑民不同人物的集體重生,其中每個人物代表不同的社會和道德角色。這些虛構的主體共同充當著社會評論的角色,揭示了由於失落、自我認同、堅持、親情、女性身份、家庭生活、遏制、社會流動性和知性所產生的心理狀態。展覽呈現的每個章節都代表一個與藝術家緊密相關的獨特個體,是對命運和不同道路的有意識反思。展覽通過為每個人物描繪三幅衰老過程,成為一個集體的死亡警示,提醒觀眾生命的短暫和我們的共同宿命。此外,一些人物面部的劃痕也是代表其文化起源的原始程式碼。這些刻在面部的複雜圖案彰顯了親密感,突出每個人物的獨特個性,邀請觀眾思考理想化的程度。個別肖像中,閃爍的目光喚起了一種希望和雄心的感覺,暗示著世界一切都好。然而,從被描繪者的眼中也能看到一絲對不確定的未來和日益增加的家庭責任的戒備和恐懼,而略微抿起的嘴唇則為整體表情增添了一絲肅穆。

奧拉通吉說,“我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我畫的這些人是誰?如果我能坐下來和他們每個人聊天,他們會講些什麼故事呢?或許每件作品都是我向世界散發的一小部分自我。也許他們是其他生命中潛在的化身,我之所以能創造他們,是因為他們對我的身份來說是可識別的。他們是熟悉的,但我並不知道他們是誰。他們都擁有自己的超我,這些超我是由他們的家庭、宗教信仰以及他們出生並成長的社會環境所賦予的。”

通過使用超寫實主義,奧拉通吉創造了一種沉浸式體驗,將觀眾帶入肖像描繪的敘事中。受卡拉瓦喬、倫勃朗·凡·萊因、迭戈·委拉斯開茲、希歐多爾·傑利柯等歐洲繪畫大師的影響,藝術家使用明暗對照畫法來捕捉人物的精髓。通過預設觀眾的接收和參與,光線和情緒的運用進一步增強了他作品的情感衝擊力。奧拉通吉的繪畫包含對人物的敏銳觀察、細緻的線條描繪,以及對面部特徵、理想化、膚色、社會階層、背景和表情的深思熟慮地調整。

《回》提出了關於所描繪物件在不同社會階層中存在的有趣問題,想像他們將遇到的獨特旅程和挑戰。這些虛構人物包括驕傲的巴吉女性阿米亞·多卡斯·謝庫庫蘇米,她從祖母講述的生動的格瓦裡文化故事中發現了自己對講故事的熱情。伊呀波·奧拉巴姆克·阿德博瓦萊,一位來自奧約州伊塞因市的歌手/作曲家,在奈及利亞充滿活力的強節奏爵士音樂中找到了安慰和熱愛,2005年發行第二張專輯時,她的音樂實力終於獲得了認可。阿賈迪·埃斯特·歐姆朵拉普,一位陶藝家和染工,從小在當地的織工中長大,並掌握了古老的蠟染技藝。丹尼爾·多姆卡特·拉,一位來自工匠世家的木雕師和雕塑家,在桃花心木上精心雕刻複雜的設計。奧奇·桑姆森·巴巴羅拉,一位表演藝術家和傳統鼓手,將社會諷刺與神話敘事融合在一起。丹塔拉·鄧尼斯·易蔔拉欣,一位學者和畫家,探索被遺忘的歷史和描繪非洲大草原生機勃勃的景觀。巴巴吉德·奧拉通吉,藝術家本人,在兄長的啟發下,用自己的藝術才能游走于周圍的世界並做出貢獻。

這次展覽不僅傳達了藝術家的技術實力和講故事的能力,也成為了自省和同理心的催化劑。它促使觀眾思考人類經歷的多樣性和我們共同人性的相互聯繫,鼓勵人們更深入地理解我們在這個複雜的、日益隔離的世界中所走的不同道路。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