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1日至3月7日

嘈杂的沉默

朱小禾个展

上海

概要

上海──藝術⾨将荣幸呈现艺术家朱⼩⽲(出⽣于1956年)在上海的⾸次个展《嘈杂的沉默》,展出艺术家⾃1990年代末⾄今的⼗余幅绘画作品及不同系列的创作⼩稿。

朱⼩⽲曾于1989年参加现代艺术⼤展,⾃199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选择抽象的短线作为绘画的基本元素,他的作品常由⽆尽的、随机和⽆规律的短线积聚构成,这些短线也是对图像符号进⾏误读、拆解与重新书写后遗留的痕迹,艺术家称之为“复杂的阐释性书写”,评论家⾼名潞也曾以“极多主义”来定义其创作特点。艺术家在创作中完全拒绝个体的表现以及观念、情感、图像的直接再现,他的作品呈现出晦涩与难以亲近的特点,他的绘画同时也被认为具有哲学思辨的特点,或称⼀种“形⽽上的运作”。

展览标题“嘈杂的沉默”描述了⼀种新的绘画症状和感知⽅式,在其中画⾯本⾝并不进⾏任何话语诉说,仅仅留下密集喧闹的、⽆意义的线条堆叠,常识与经验亦于此失效;与此同时,这⼀沉默的绘画表⾯因其保持与图像资源的⽆限链接⽽避免陷⼊重复与空洞,具体⽽⾔,艺术家限定连环画为基础的图像档案,以误读和重写等⼀系列动作的集合体来不断推进绘画感知的完全陌⽣化。

朱⼩⽲的创作由线条符号的层层叠加完成,层与层的边界因其采集的图像踪迹之多以及采集动作的任意性⽽被隐藏,整体上给予观众⼀种密不透⻛、不可捉摸的视觉观感。当观者试图追溯绘画过程的起点时,也只能⾮常偶尔或依稀地看到图层中⼈物、物件、动作或场景的⼤致轮廓。正如艺术家所⾔,他在创作中不断地“聆听、吸收、采集图画档案的⼀切踪迹,⼀切细枝末节”,这些被捕捉的微⼩视觉元素——或来⾃艺术家收藏的连环画集,或来⾃现实的影像,抑或是来⾃出其不意的发明,由于被剥离出原本的语境、排除了经验与话语⽽成为艺术家运作的中⽴的对象,⽽他的绘画就像是收集这些踪迹与细枝末节的盒⼦。

此次展览中的部分作品及创作⼩稿⾸先提供了观察这些如星云般的图像踪迹的线索,《骑⼠》(2009)中表层的浓⿊线条可能提⽰了抽象的⻢头和⼠兵⾝躯,其阴影般的残迹只是对于观众进⼊底部更加神秘图层的邀请;早期作品《作家肖像》(1999)则以机械结构图为起点来推进线条的运作和繁殖,最终形成异样⽽疏离的⼈物轮廓。艺术家常常在数年间反复修改同⼀幅作品,《古连环画》(2019)来⾃对《会客》(2007)的重新创作,在原作中仍可以辨别出两组呈三⾓形的宾客队列,这⼀运动痕迹在新作中以更⾼的强度和密度被重重覆盖。另⼀⽅⾯,展览尝试以不同时期作品的感知强度或疏离程度来进⾏空间的编排,把每⼀幅作品视作在感知上极度浓缩的、极度繁杂和吵闹的、但却⼜极度沉默的时间胶囊,或如艺术家所⾔“⼀个最吵闹的、语⾔最混乱的巴别塔的⼯地”。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