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1日至9月2日

Asynchronous, Parallel, Tautological, et cetera...

倪海峰個展

香港

概要

香港-藝術門畫廊將呈獻駐於阿姆斯特丹和北京的藝術家——倪海峰的個展。展出作品選自 1980 年代晚期迄今。通過展現在藝術歷程中的體驗,倪海峰拒絕以線性和編年的方式去詮釋作品,如藝術家自己所說「處於零點或無重力的瞬間中。」

我們必須細讀其中,將作品中暫時性和物理性內容從中抽離,以探詢箇中陳述的政治觀點,並揭示 以藝術來衡量一系列歷史軌跡的內在意識形態結構。這種意識形態的形成,通常以隱藏創作者的個人經歷和人文主義作為代價。「Asynchronous, Parallel, Tautological, et cetera…」探討藝術家的個人經歷以及這些經歷如何在其連貫的宏大敘事性中抵制意義被分化。此外,倪海峰在藝術界中的邊緣性角色使他在展示創作過程中遇到更為廣闊的社會經濟環境,以及這個環境對他自我身分認同的影響時,有了更獨特的視角。

如同霍米·巴巴(Homi Bhabha)寫到:「由於文化意義的不穩定性造成民族文化在不同時段被矛盾地闡述——現代、殖民、後殖民、本土…這些總伴隨著口口相傳——我聽說了而你將會聽到。」

此次展覽並不旨在成為一個回顧展。倪海峰對作品的挑選意在為解讀作品開創新的可能性,不被「我 聽說了」與「你將會聽到」的二元對立所局限。為了打破對作品的傳統理解,倪海峰顛覆性地把凝視還給觀者,並詢問我們將如何對既有的個人經驗給出定義;我們在批判他人的經歷時扮演著什麼角色——在此藝術家本身絕不是最重要的作者。在許多人對文化雜糅懷有期許的今天,倪海峰揭露 出殖民主義和經濟全球化給我們主觀帶來的心理衝擊,以及如何在不斷膨脹的文化經濟中反抗,並尋求作為文化資本、強而有力的個人種族意識。

經由循環的敘述性,本次展覽給予觀者多重的出發點。實際上,「Asynchronous, Parallel, Tautological, et cetera…」描繪出倪海峰靈活而具高度適應性的創作策略:從把個人經歷化作文字內容再題字於身體之上,或在接受其他文化之後的自我探索,至渴望自我毀滅以抗議不斷創造意義的需求,這些議題不僅是此次展覽的核心意義,亦相當符合自後殖民轉變為全球化城市且極度渴望成為文化首都的香港。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