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29日至7月1日

流连

参展艺术家:巫俊锋、祖基斐·李、 龙凯祥、 嘉多特·布吉尔多、杨子荣、周洋明

新加坡

概要

新加坡——藝術門荣幸呈现群展《流连》,展出一组来自亚太地区的艺术家的作品,包括:巫俊鋒(生于1983,新加坡)、 祖基斐·李(生于1978,马来西亚)、龙凯祥(生于1988,新加坡)、 嘉多特·布吉尔多(生于1970,印度尼西亚)、杨子荣(生于1956,中国香港),与周洋明 (生于1971,中国)。这次呈现的艺术品探讨的主题是自然和景观在一个扩展的领域,用展现各种各样的框架来陈述历史叙事。艺术家通过欧洲现代主义的抽象来重新诠释中国古典传统绘画,同时寻求东西方美学的微妙平衡。而其他人仍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循环,在他们的作品中留下逐渐转变的痕迹。

杨子荣对西方晚期现代主义的调查从二元文化的角度促成了重要的工作阶段,其中包括近四十年来的一系列绘画,包括画作系列《剪影》、《多彩》、《双重身份》及《抽象》 。这次展览展出的《面纱》作品可以追溯到西方高级现代主义艺术家马克 ·罗斯科和莫里斯 ·路易斯的影响,艺术家希望在人类数字化时代可以保护人文价值。同样,巫俊鋒通过电影的这一媒介展示了这种关键距离,探索了个体记忆的不稳定性和制定集体历史的不可能性。群展中的视频装置融合并剔除了时间现实,反映了现在和未来与过去是如何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周洋明的线条画与“道”的概念相一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艺术家创作了一系列的绘画来阐释他的空间概念。从意识创作的意识和内心深处,艺术家最终在作品中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强调了重复性、连续性,以及通过精神无限的概念进行的自我修养。嘉多特 ·布吉尔多在织物上采用独特的拼贴和风化技术,可以在帆布上应用或以挂毯的形式进行安装。裸露的线条和布料织物展现在观众的眼中。破布的这一特征可以作为人类对自然行为的痛苦的隐喻:对世界和谐产生消极,迷茫和反作用。尽管如此,裸露的卷须积聚起来形成了原布的骨架结构,让人回忆起它最初的样子。

在研究龙凯祥的作品时,人们可能倾向于根据表观材料对其进行评估:石膏和树脂。只有注意到嵌入在工业化合物中的细微的金箔时,才会发现隐含的价值;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通过用原始的视觉和谐挑战这些对材料的规范性认识,艺术家的作品成为了未触动的潜力的体现。 同样,祖基斐 · 李也致力于创作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美丽与悖论并列的作品。 他的主题通常涉及系统和有节奏的几何图案,但他并不是力求完全的控制,而是在媒体本身中包含了偶然元素。 进入材料展现出自发性现象时,艺术家与自然本身分享了图像制作过程的一部分。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