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29日至7月1日

流連

參展藝術家:巫俊鋒、祖基斐·李、 龍凱祥、 嘉多特·布吉爾多、楊子榮、周洋明

新加坡

概要

新加坡——藝術門榮幸呈現群展《流連》,展出一組來自亞太地區的藝術家的作品,包括:巫俊鋒(生於1983,新加坡)、 祖基斐·李(生於1978,馬來西亞)、龍凱祥(生於1988,新加坡)、 嘉多特·布吉爾多(生於1970,印度尼西亞)、楊子榮(生於1956,中國香港),與周洋明(生於1971,中國)。這次呈現的藝術品探討的主題是自然和景觀在一個擴展的領域,用展現各種各樣的框架來陳述歷史敘事。藝術家通過歐洲現代主義的抽象來重新詮釋中國古典傳統繪畫,同時尋求東西方美學的微妙平衡。而其他人仍意味著時間的流逝和自然的循環,在他們的作品中留下逐漸轉變的痕跡。

楊子榮對西方晚期現代主義的調查從二元文化的角度促成了重要的工作階段,其中包括近四十年來的一系列繪畫,包括畫作系列《剪影》、《多彩》、《雙重身份》及《抽象》 。這次展覽展出的《面紗》作品可以追溯到西方高級現代主義藝術家馬克 ·羅斯科和莫里斯 ·路易斯的影響,藝術家希望在人類數字化時代可以保護人文價值。同樣,巫俊鋒通過電影的這一媒介展示了這種關鍵距離,探索了個體記憶的不穩定性和製定集體歷史的不可能性。群展中的視頻裝置融合併剔除了時間現實,反映了現在和未來與過去是如何不可分割地聯繫在一起。

周洋明的線條畫與“道”的概念相一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藝術家創作了一系列的繪畫來闡釋他的空間概念。從意識創作的意識和內心深處,藝術家最終在作品中營造出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同時強調了重複性、連續性,以及通過精神無限的概念進行的自我修養。嘉多特 ·布吉爾多在織物上採用獨特的拼貼和風化技術,可以在帆布上應用或以掛毯的形式進行安裝。裸露的線條和布料織物展現在觀眾的眼中。破布的這一特徵可以作為人類對自然行為的痛苦的隱喻:對世界和諧產生消極,迷茫和反作用。儘管如此,裸露的捲須積聚起來形成了原布的骨架結構,讓人回憶起它最初的樣子。

在研究龍凱祥的作品時,人們可能傾向於根據表觀材料對其進行評估:石膏和樹脂。只有註意到嵌入在工業化合物中的細微的金箔時,才會發現隱含的價值;整體大於部分之和。通過用原始的視覺和諧挑戰這些對材料的規範性認識,藝術家的作品成為了未觸動的潛力的體現。同樣,祖基斐 · 李也致力於創作將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美麗與悖論並列的作品。他的主題通常涉及系統和有節奏的幾何圖案,但他並不是力求完全的控制,而是在媒體本身中包含了偶然元素。進入材料展現出自發性現象時,藝術家與自然本身分享了圖像製作過程的一部分。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