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志琪 ( Ni Zhiqi )

倪志琪 ( Ni Zhiqi )

簡介

倪志琪1957年出生於中國上海,1981年畢業於上海輕工業專科學校(現爲上海應用技術大學)。80年代以超現實主義和立體主義風格的繪畫,在85新潮美術運動中嶄露頭角。90年代初前往比利時安特衛普皇家美術學院研究生院留學深造,斬獲比利時卡雷爾·維斯拉特(Karel Veslat)藝術展一等獎。現任教於華東師範大學,工作和生活於上海。

德國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人人皆是藝術家”的藝術觀念與熱衷挑戰西方繪畫傳統技法的歐洲現代藝術氛圍,對留學初期的倪志琪而言尤爲震撼。響應當時“反對一切經典”的觀念,藝術家選擇與國內截然不同的創作方式進行實驗,使用集裝箱、雞蛋殼、凳子等任何能觸及的材料,以“東方輪迴再生”的方式創作裝置藝術系列作品《蒙娜麗莎的再生》(1993)。1995年歸國以後,傳遞朦朧感的主觀視覺經驗成爲倪志琪的主要藝術特徵。藝術家認爲其創作有別於一般意義上的抽象繪畫,而是側重於對具體而實在的物體進行簡化和提煉。任何宏大的具象系統結構都能通過他的藝術語言精煉爲細微的物件,留存成帶有細膩的觸感、猶如碎片的記憶印象。

“我感覺許多藝術家都在根據自己的個性和特點來尋找不同的媒材進行創作。” 從留學比利時起的廿多年來,藝術家在布面油畫創作之餘,持續在各種特性的、帶有文人氣質且蘊含豐富歷史沈澱的紙張中不斷探索。在新近創作的《阿爾罕布拉宮》系列(2017)中,倪氏選用中國古法手工造紙覆蓋於亞麻布面,以融合拼貼與繪畫的方式,將畫面分割構成無限延伸的瓷磚圖形,回溯關於這座屹立在西班牙由中世紀摩爾人建造的紅色寶殿的記憶。有時候藝術家還從歐洲建築的殘缺部分獲取靈感進行藝術的再創作,並將歐洲特有的人文環境轉化爲自身的獨特感性表達,在中國傳統繪畫技藝的幫助下彰顯平實無華的氣息。物質本質的提煉源自內心深處自然與平和的思想。作品褪去的顔色與粗糙的邊緣所隱含的藝術內核,是帶有東方人文關懷和關於時間記憶的思考。

倪志琪的作品曾多次展出於亞洲及歐洲,並被廣泛收藏。他的個展及群展包括:《真空、幹地與房間》,藝術門,中國上海;《書上的記憶》(2018),米蘭10 Corso Como上海空間;《海上繁花:上海當代藝術展》(2015),佘山當代藝術中心,中國 上海;《新加坡總統基金藝術展》(2014),新加坡舊國會大廈,新加坡;《第三屆中國油畫展》(2003),中國美術館,中國 北京;《德國慕尼黑當代藝術邀請展》(2002),慕尼黑當代藝術中心,德國 慕尼黑;《卡雷爾·維斯拉特(Karel Veslat)藝術展》(1994),比利時 安特衛普;《倪志琪個人藝術展:繪畫》(1994),國家高等藝術學院美術館,比利時 安特衛普;《首屆中國油畫展》(1987),上海展覽中心,中國 上海;《日本大阪神戶巡迴藝術展》(1986),大阪藝術大學美術館,日本;《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展》(1985),中國美術館,中國 北京。